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8594 | 回复数:0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5-9-8 0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草铵膦已然成为除草剂市场的一个传奇神话,虽然目前占有的市场有限,且绝大多数老百姓接受草铵膦也需要一定时间,但作为百草枯退市后首选除草剂,很多人预测草铵膦未来会有很好的前景,处于盛名之下的草铵膦能否理性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12年1月1日,10%草甘膦水剂全部停止使用,2016年7月1日,百草枯也将面临退市,世界前两大除草剂都遭遇重创。2015年,草甘膦雪上加霜,原药跌至1.96万/吨,而浙江是草甘膦原药生产的第二大省,2015年上半年停产的企业不在少数,毫无疑问,草甘膦进入廉价期。草铵膦凭借其良好的市场反应以及有效性成为近期最热门产品之一。
       相比草甘膦来讲,草铵膦在上半年的平均价格在33万/吨,7月、8月的价格下降至30万/吨,就国内整体情况而言,草铵膦产能在近7000吨,永农生物年产能最大,在3000吨左右,四川利尔化学在1500吨左右,由于工艺和环保等各种问题,草铵膦产能上量难度大,即便如此,也不影响草铵膦在市场的热度,除永农生物、四川利尔外,江苏皇马、河北威远等多家家企业都纷纷上马草铵膦项目。
 农药论坛 forum
 农药论坛 forum

草铵膦高价运行
  前两年,草铵膦原药价格大概是草甘膦的10倍,目前以30万/吨的草铵膦计算,价格是草甘膦的15倍还多,生产成本高,盈利空间颇大。
  受环保和生产工艺影响,产能扩张难度大。永农生物作为国内最早推广营销草铵膦的厂家,公司市场营销总监张崇锋告诉我们,草铵膦因为牵扯到格式反应,合成工艺非常难,同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另外,由于新《环保法》的实施,草铵膦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草铵膦产生废水量大,一般的厂家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像草甘膦那样大批量生产,因为一个产品的环保处理能力代表着产量,多数取得草铵膦原药证件的厂家暂时都还做不到。"据悉,2014年,永农生物真正实现产能扩张,对永农生物来讲,如果产能完全释放出来的话,一个月大概有300吨产能,而目前每月实际为250吨左右。
  市场刚性需求。对于坊间认为草铵膦要替代百草枯,以及草甘膦产生抗性,草铵膦上位的说法,笔者认为要客观分析。首先,草铵膦属广谱触杀型除草剂,适合于香蕉蔬菜、香菜、胡椒、葡萄、木瓜等浅耕性作物,草甘膦属于内吸传播,如果药液漂移,草甘膦会杀死农作物,导致减产和绝收,但草铵膦就不是,只会在农作物接触部位产生药斑,同时,草铵膦速度介于草甘膦和百草枯中间,比百草枯慢,比草甘膦快,对作物生长安全,也相对环保。其次,从功能上来讲,对于草甘膦和百草枯没有办法除掉的草,比如说牛筋草、小飞蓬,草铵膦就可以。再者,跟百草枯相比,草铵膦的持效期长是百草枯的2到3倍,随着人工越来越贵,对大户来讲,草铵膦因为相对省力,考虑的几率会越来越大。
  总之,即便是没有百草枯退市,草甘膦产生抗性,草铵膦也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
以广东为主的南方是主流市场。对于草铵膦这个新兴的除草剂产品,目前成熟的市场集中在南方,主要以广东为主,广西市场目前才刚刚抬头。“就草铵膦销量而言,广东市场占7成,今年在其他产品销量同往年基本持平,百草枯下滑,只有草铵膦是快速增长的。”张崇锋告诉我们,尽管如此,由于各厂家一拥而上,市场上草铵膦鱼龙混杂,公司草铵膦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与预期销量还有少许距离。

市场培育亟需完善
  与其他国外产品到期,国内企业自然生产、跟进推广不同的是,草铵膦是国内企业首推的产品。从2007年至今,8年的时间,草铵膦在国内市场不但打响了名气,也占有广东、广西、海南等一些南方省份的市场,不过对国内大部分地区来讲,草铵膦市场还属于空白。鉴于此,很多企业纷纷上马草铵膦项目,企图分一杯羹。对于这种一窝风的现象,作为国内首家登记、首家生产、首家推广的企业,永农生物市场营销总监张崇锋觉得,大家如果遵循一个规矩共同推广草铵膦的话,不但有利于老百姓的接受,也对整个草铵膦市场的培育有益,因为良性竞争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当然,竞争是必不可少。张崇锋说:"狼来了你是挡不住的,唯一要做的就是比它跑得快,不断提升我们的生产工艺、技术服务和成本的优势,在这些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把草铵膦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未来,草铵膦成本一定会下降,在市场上也会有一定的量,但是草铵膦暂时不可能达到百草枯的市场份额。因为它对使用技术要求较高,比如湿度要求高,在干旱地区除草效果不佳,地面如果有积水也稀释草铵膦导致药效降低。
  草铵膦的使用技术高,对盲目上马的企业来讲这一点不好解决。在推广上,草铵膦并不像百草枯和草甘膦那样应用了很多年,可以通过一些花哨的促销方式去拉动销量,草铵膦首先是百姓的认知问题。据张崇锋介绍,他们开始推广草铵膦的时候,老百姓还以为是新的草甘膦呢,这种情况让他们必须不断地进行田间地头的示范试验工作,手把手的教老百姓如何使用,唯如此才可慢慢打开市场。
  实际上,百草枯退市后,瓜分市场方面草铵膦只是占了一部分,烟嘧磺隆、甲基磺草酮等玉米田的苗后除草剂也有空间,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草甘膦自然也占据一部分份额。当然,百草枯的退市,对很多企业来讲是很大的机遇,但市场良好的培育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正如湘潭大学教授王良介说的那样,一哄而上只会一哄而垮,草铵膦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是遵循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而渐进,违背这个规律要受到惩罚,就像草甘膦疯狂过后如今惨淡一样,草铵膦的成长需要理性的呵护与培育,否则,很有可能前赴后继地成为第二个草甘膦。

文/《农资与市场》安亚杰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