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6645 | 回复数:1
桑树白粉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桑树,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林木,有着不错的经济价值,其叶为桑蚕饲料。上海赫裕农业科技研究到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桑树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的危害,下面,上海赫裕农业科技给大家介绍一下桑树白粉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症 状】 在桑叶背面,开始散生白色细小霉斑,逐渐扩大,并常连成一片,终至布满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至后期,在白色霉层上出现黄色小颗粒,并逐渐增多,由黄转为黑色。此种颗粒是子囊菌的闭囊壳。与病斑相应处的叶表,则可见到微黄乃至淡黄褐色的斑块。 【病 原】 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球针壳属真菌。分生袍子梗从营养菌丝体的垂直方向长出,无色细长,大小为167~236μm×5~8μm,有3~4个隔膜,顶端膨大后分割作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短棍棒状,大小为66~86μmxl9~26μm。成熟后即从分生孢子梗脱离,不连成链状。当分生孢子盛产时,霉斑表面即呈现粉状物。秋后再在叶背霉斑上出现黄色至黑褐色的小颗粒状闭囊壳。从闭囊壳的赤道部呈辐射状长出附属丝,附属丝无色,针状,基部膨大如球。附属丝大小为219~315μm × 7.5~10μm。闭囊壳内含子囊多个,子囊抱子单脑,椭圆形,无色,有时略带淡黄色。 【发生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附在树枝、树干上越冬。第2年当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飞散至桑叶上引起初次侵染,形成新的霉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到深秋再产生闭囊壳越冬。病菌最适于发芽的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70%~80%。当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后,每隔3~5小时又可再产生一批。 【上海赫裕农业科技推荐防治方法】 1.加强培肥管理,合理用叶:注意施足夏肥,早施追肥,特别是注意配施钾肥;久旱不雨,应抗旱。秋季摘叶时,注意自下向上,分批采摘,防止桑叶老化。并使桑园通风透光,改善环境条件。 2.上海赫裕农业科技推荐药剂防治:禾俊(10%苯醚甲环唑WDG)、戊净80(80%戊唑醇WDG、金优福25%吡唑醚菌酯SC、讯靓(90%多菌灵WDG)、蓝菱75%代森锰锌WDG、好得泰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