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是瑞士先正达公司在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同步推出的最新一代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第一代吡虫啉等杀虫剂相似,通过破坏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死亡。但噻虫嗪具有更高的活性、更高的安全性、更广的活性谱,除此之外,与传统的杀虫剂产品相比噻虫嗪没有交互抗性问题,因此对各种抗性蚜虫、飞虱、叶蝉等效果特别优异。正是凭借这些优越条件,噻虫嗪更是一度成为全球销售总额排名第二、全球范围销售额度达到了十几亿美元的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新贵”。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火热向上势头的杀虫剂“新贵”却在中国国内市场表现出了“凛冬将至”的不堪景象,自2014年7月份噻虫嗪原药价格首度跌破10万元/吨的关口后,截止2015年12月底,噻虫嗪原药市场主流价格已跌至7.5万元/吨。 上图所示的是随机抽样的2015年第四季度国内噻虫嗪原药的市场均价与2014年度同期噻虫嗪原药市场均价的对比(均以国标含量97%原药为标准),2015年第四季度国内市场含量97%噻虫嗪原药均价为7.6万元/吨,2014年同期原药均价为9.26万元/吨,同比下跌1.66万元/吨,跌幅为17.9%。当然,这种状况的出现与2015年全球经济整体萎靡不振以及粮食价格下跌等大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除此之外通过对业内人员的调查了解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存在一系列的特殊因素对噻虫嗪的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 第一,盲目跟风现象导致国内出现噻虫嗪产能过剩的不利局面。目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可查的噻虫嗪原药相关企业竟多达50余家,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企业正在或者准备上马噻虫嗪项目,在国内实际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大家纷纷表示想分一杯羹。供大于求的现实是导致噻虫嗪价格一路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因国内制作工艺及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导致噻虫嗪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环保压力,从环保角度来看这一点是一把双刃剑。以江苏省为例,作为噻虫嗪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月1日将分两个阶段大幅上调废气、废水排污费标准。在增加了相关企业的原药环保成本的同时,也迫使部分环保未达标的企业不得不停车整顿,甚至是项目下马,从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市场的货源,缓解了供大于求的利空局势。 第三,目前虽然以噻虫嗪为代表的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与以吡虫啉、啶虫脒为代表的第一代杀虫剂虽未形成系统的市场替代,但这个过程却在随农药行业的发展而与日加剧。噻虫嗪等新一代产品的潜力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随下游市场对杀虫剂产品的需求增加,中生代产品噻虫嗪的需求必将水涨船高,原药价格也将会一扫当下阴霾,重新回暖。 综上所述,盲目的扩充产能及杂乱的市场秩序对目前国内噻虫嗪的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也为后期行业合理整顿及国家陆续出台环保政策埋下了伏笔,这对于目前噻虫嗪市场的破败景象来说无疑将是向好的转折。随全球农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更科学更实用的第三代杀虫剂产品将很快登上农化舞台,作为中生代过渡产品的噻虫嗪价格也难创奇迹。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