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1940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6-5-16 13: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省中稻作物施用“红四方”缓释肥、控失肥效果试验报告
张淑贞  彭文勇  张德才  丁亨虎
(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  湖北  天门、潜山)
    缓释肥、控失肥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节肥省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肥料行业的主流产品。为了解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肥、控失肥田间施用效果,探索其应用范围及用法用量,评价产品对作物产量、品质、节本增收的影响,按全国农技中心统一试验示范安排,我站在我省天门市和潜江市中稻作物上分别进行缓释肥、控失肥田间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土壤性质
分别在天门市、潜江市进行缓释肥、控失肥肥效试验。两田块均为水稻土,灰潮沙泥土土种,各田块耕层土壤养分测定值列于表1。
表1  缓释肥、控失肥肥效试验田块养分测定分析结果
试验
地点
有机质
(g/kg)
碱解氮
(mg/kg)
有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有效硼
(mg/kg)
有效锌
(mg/kg)
pH值
天门
11.50
96
8.5
121
0.55
0.48
7.1
潜江
29.3
168
21.1
218
1.95
7.7
1.2 供试作物与肥料
天门市、潜江市肥效试验的供试作物均为中稻,品种分别为隆两优1813及珍稻973。缓释肥、控失肥肥效试验供试肥料均由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别为49%缓释肥(26-11-12)、42%控失肥(22-8-12)、42%普通复混肥(22-8-12),两试验所需其它肥料均由试验单位从市场采购。
1.3 试验处理设计
缓释肥、控失肥肥效试验均设3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面积为30m2,呈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筑土埂加糊薄膜隔离,单设排灌沟,四周设保护行。缓释肥肥效试验分别为当地习惯性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及“红四方”缓释肥3个处理;控失肥肥效试验分别设当地习惯性施肥、“红四方”普通复合肥、“红四方”控失肥3个处理。其它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农艺管理措施均按当地常规习惯一致进行。各试验田块各处理肥料施用见下表2。
表2  各试验田块各处理施用肥料与用量(kg/亩)
试验地点
处理
基施肥料用量
追施尿素
N
P2O5
K2O
天门
1
45%复混肥(15-15-15):40
15
12.9
6.0
6.0
2
40%复混肥(22- 8-10):40
7.5
12.3
3.2
4.0
3
49%缓释肥(26-11-12):35
5
11.4
3.9
4.2
潜江
1
45%复混肥(15-15-15):50
14
13.9
7.5
7.5
2
42%复混肥(22- 8-12):35
10
12.3
2.8
4.2
3
42%控失肥(22- 8-12):35
10
12.3
2.8
4.2
1.4 试验实施与管理
缓释肥肥效试验于2015年5月8日育苗,6月9日基施相应的肥料后进行移栽,移栽密度为1.2万穴/亩,亩基本苗3.6万株。6月18日分蘖期追施尿素。9月20日收获,按小区单打单收计实产(湿重),并取样调查和考种,依据考种结果,折算记录各小区风干重产量。
控失肥肥效试验于2015年5月2日播种,播种量1.44kg/亩,采用水育秧技术育苗,5月29日移栽。移栽密度为1.4万穴/亩,亩基本苗4.06万株。6月15日分蘖期追施尿素,9月15日收获,按小区单打单收计实产,并取样调查和考种。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中稻生育性状的影响
各试验田块所调查的生育性状及考种结果见表3。天门市缓释肥试验,施用缓释肥及配方施肥两处理与当地习惯性施肥处理相比,除千粒重基本一致外,所调查的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及结实率均有所提高,分别增加0.6~0.7万穗/亩、5.4~7.8粒/穗、7.0~9.0粒/穗和1.2-1.4个百分点。施用缓释肥与配方施肥处理相比,测考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基本一致,但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分别增加2.4粒和2粒。说明,所试田块施用缓释肥及配方施肥两处理相对习惯施肥具有较好的合理性而显见优势,且能减少一定的肥料养分用量;施用缓释肥相对配方施肥处理,在且总养分含量一致的情况下,仍略显优势,具有一定的养分缓释效果。
潜江市控失肥试验,施用控失肥处理3相比习惯施肥处理1除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略 优势外,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则明显下降,相比施用同配方与用量的普通复混肥处理2,所测考各项指标均明显表现优势,分别增加0.5万穗/亩、11.9粒/穗、12.7粒/穗、0.9个百分点和0.5g。处理2相比处理1则明显表现劣势。说明所试田块按推荐用量和方法施用控失肥,用量不足,而相对习惯施肥表现劣势;相对普通复混肥处理2,具有一定的减少养分流失的效果。
表3  各试验田块中稻作物生育性状调查及考种结果
试验
地点
基本苗
(万株)
株高
(cm)
有效穗数
(万穗/亩)
穗总粒数
(粒/穗)
穗实粒数
(粒/穗)
结实率
(%)
千粒重
(g)
天门
1
3.6
15.1
118.6
115.2
97.1
28.1
2
3.6
15.8
124.0
122.2
98.5
28.1
3
3.6
15.7
126.4
124.2
98.3
28.0
潜江
1
4.06
125.3
14.0
210.6
181.0
86.1
27.5
2
4.06
125.1
13.6
202.4
164.6
81.3
27.1
3
4.06
125.0
14.1
214.3
177.3
82.2
27.6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中稻稻谷产量的影响
天门市缓释肥试验,施用缓释肥处理1与配方施肥处理2两处理与当地习惯性施肥处理1相比,在总养分量用量均减少5.4 kg/亩情况下,分别增产稻谷52.6、60.7 kg/亩,增产率分别为8.9、10.3%;施用缓释肥处理1与配方施肥处理2相比,亩增产稻谷8.1kg,增产率为1.3%;经方差分析和LSD显著性检验,处理3和处理2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3和处理2相比处理1,均达极显著水平。潜江市控失肥试验,施用控失肥处理3相比习惯施肥处理1,在总养分量用量均减少9.6 kg/亩情况下,稻谷减产15.6 kg/亩,减产率2.5%;相比施用等养分的普通复混肥处理2,亩增产稻谷8.9kg,增产率为1.5%;施用普通复混肥处理2相比习惯施肥处理1,则更为减产;经方差分析和LSD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天门所试田块施用缓释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而潜江所试田块施用控失肥增产效果不理想(详见下表4、表5)。
表4  各试验处理中稻作物产量结果
试验
地点
处理
小区产量(kg/30m2)
折亩产
(kg/亩)
亩增产量(kg)
增产率(%)
平均
比1
比2
比1
比2
天门
1
26.2
26.8
26.7
26.6
590.4
2
28.9
29.5
28.4
28.9
643.0
52.6
8.9
3
29.5
29.6
28.8
29.3
651.1
60.7
8.1
10.3
1.3
潜江
1
29.9
28.6
25.8
28.1
624.5
2
26.6
27.8
26.6
27.0
600.0
-24.4
-3.9
3
26.4
28.1
27.7
27.4
608.9
-15.6
8.9
-2.5
1.5
表5 各试验田块各处理产量差异与显著性检验结果
试验
地点
方差分析结果
LSD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差异源
SS
df
MS
F
处理
产量
95%
99%
天门
组间
13.21
2
6.60
33.20**
3
29.3
a
A
组内
1.193
6
0.20
 
2
28.9
a
A
总计
14.40
8
 
 
1
26.6
b
B
检验标准值
F0.05=5.14,F0.01=10.92;LSD0.05=0.891,LSD0.01=1.35
组间
1.86
2
0.93
0.49x
1
28.1
a
A
组内
11.320
6
1.89
 
3
27.4
a
A
总计
13.18
8
 
 
2
27.0
a
A
检验标准值
F0.05=5.14,F0.01=10.92;LSD0.05=2.744,LSD0.01=4.157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中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按稻谷价格2.7元/kg,45%复混肥(15-15-15)、尿素、40%复混肥、49%缓释肥、42%普通复混肥和42%控失肥价格分别为3.0元/kg、1.8元/kg、2.6元/kg、4.2元/kg、2.8元/kg和3.6元/kg,仅考虑肥料投入的情况下(施肥用工成本视为一致),测算各试验田块各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见表5。天门缓释肥试验,施用缓释肥处理3相比习惯施肥处理1,亩新增产值164元,亩新增肥料投入30元,产投比(新增产值/新增投入)为5.5∶1,亩新增纯收入134元;相比配方施肥处理2,亩新增产值22元,亩新增肥料投入59.5元,产投比(新增产值/新增投入)为0.4∶1,为负效益;处理2相比处理1,亩新增产值142元,亩肥料投入节省29.5元,节本而增效,亩新增纯收入为最高达171.5元。潜江控失肥试验,施用控失肥处理3相比习惯施肥处理1,亩产值减少42元,亩肥料投入还增加16.8元,为负效益;相比等养分处理2,亩新增产值24元,但亩肥料投入新增32元,产投比为0.8∶1,也为负效益;处理2相比处理1,效益同样为负效益。说明,天门所试田块,施用缓释肥相对习惯施肥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相对配方施肥则增产增收效果不理想,且因缓释肥价格较高,导致投入增加而表现负效益;潜江所试田块,施用控失肥相对习惯施肥和等养分的普通复混肥均无增收效果,且因推荐施肥量不足或价格偏高表现为负效益。
表5  各试验处理中稻作物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试验
地点
亩产值
(元)
新增产值
(元/亩)
新增肥料投入(元/亩)
产投比
新增纯收入
(元/亩)
比1
比2
比1
比2
比1
比2
比1
比2
天门
1
1594.1
2
1736.1
142.0
— 
-29.5
— 
171.5
 —
3
1758.1
164.0
22.0
30
59.5
5.5∶1
0.4∶1
134.0
-37.5
潜江
1
1686.1
2
1620.1
-66.0
— 
-15.2
— 
-50.8
 —
3
1644.1
-42.0
24.0
16.8
32
-2.5∶1
0.8∶1
-58.8
-8.0
3 结论与探讨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北省天门市水稻作物上按推荐用量和方法施用“红四方”缓释肥均能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施用“红四方”缓释肥相比习惯施肥,亩可节省肥料养分5.4kg,亩增产稻谷达60.7kg,增产率达10.3%,产投比达5.5∶1,亩新增纯收入达134元;相比等总养分的配方施肥,亩增产稻谷仅8.1kg,增产率为1.3%,产投比为0.4∶1,相对为负效益。在潜江市水稻作物上按推荐用量和方法施用“红四方”控失肥,虽可维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但相对习惯施肥和配方施肥,均表现减产和负效益。施用缓释肥相比等养分用量的配方施肥增产不明显,且为负效益,可能与缓释肥的缓释作用和价格偏高有关。施用控失肥,增产不明显且为负效益,可能与推荐用量、控失作用、价格偏高有关。尚需进一步研发和田间试验研究。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