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控失肥田间试验报告 (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 1.试验来源和目的 试验来源于全国农技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关于开展缓释肥等肥料田间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农技土肥水便函〔2015〕15号文;通过田间试验示范,了解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控失肥田间施用效果,探索应用范围和用法用量,评价产品对作物产量、品质、节本增收的影响,为申请肥料登记和推广应用做准备。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肥料 磷肥为普钙(贵州省瓮安县中坪化工厂P2O5 16%)、尿素(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N46%)、硫酸钾(青海锦泰矿业有限公司K2O 50%)、控失肥为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肥料配方为N-P2O5-K2O=28-6-6。 2.2试验时间 2015年4月-2015年9月 2.3供试土壤 试验地点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村,经度为27o44'27",纬度为106 o44'38",海拔1005m。土壤类型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2.4供试作物 玉米品种:义农玉188 2.5试验设计与方法 2.5.1试验设计 小区试验设置习惯区、控失肥区、配方区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均采用小区设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40m2(10m×4m),行距0.8m,窝距0.25m。密度为3333窝/亩,小区间设置隔离行,小区外设置保护行。习惯区”按当地百姓施肥量和施用方法进行,“配方区”为与控失肥相同配方的普通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与控失肥相同,控失肥区的肥料为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控失肥,肥料配方为28:6:6。除施肥不同外,每个小区无差别管理。具体试验处理和肥料施用方法如下: 表2 试验处理肥料用量(单位:kg/亩)
表3 肥料运筹方式
2.5.2田间管理 该试验采用漂浮育苗、大田起垄覆膜移栽,于2015年4月4日播种, 4月14日移栽,于8月12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34天。小区长10m,宽4m,小区面积为40 m2。每小区栽5行,行距为80cm,穴距25cm,共200株。基肥于4月15日起垄前全部施用。每小区田间锄草、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一致。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玉米生育期记载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影响不大。2015年4月4日播种, 4月14日移栽,于8月12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34天。 表4 玉米生育期记载(月/日)
3.2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影响 不同处理对株高、旗叶长、穗粗、穗长、秃尖长、穗粒数及千粒重有一定的影响,株高排序为:处理1>处理3>处理2;旗叶长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穗粗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穗长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秃尖长排序为:处理3>处理1>处理2;穗粒数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千粒重大小排序为:处理1>处理3>处理2。 表5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因素记载表
3.3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影响 小区试验设置习惯区、控失肥区、配方区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40m2,对每个小区实行单收测产,小区产量结果见表6。处理1小区平均产量最高,达24.13kg,处理2次之,与对照处理1相比,减产8.0%。处理3小区产量最低,为18.13kg,与对照处理1相比减产24.9%。 表6玉米小区产量表
将三个处理,三个区组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区组间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区组之间土壤肥力有差异。试验结果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LSR0.05和LSR0.01上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7 试验结果分析方差分析
表8 试验结果多重比较(LSR法)
3.4经济效益分析 表9 各处理经济效益比较表
注:玉米2.3元/ kg,种子80元/亩,肥料:尿素1800元/吨、普钙800元/吨、硫酸钾4000元/吨。控失肥肥料为N-P2O5-K2O=28-6-6按4500元/吨。处理1每亩需人工6个,处理2每亩需人工5个,处理3每亩需人工5个,人工每个按70元计算。 三个处理做经济效益对比,结果见表9。处理2控失肥区的纯收益为241.47元/亩,与对照习惯区相比少了13.93元/亩,与配方区对比多了156.25元/亩;处理2的产投比最高,达1.40:1。处理3配方区的纯收益最低,为85.2元/亩,与对照习惯区相比低了170.08元/亩,产投比仅为1.14:1。 3.5 N养分吸收量 处理1的百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402.30×1.196%+603.46×0.869%)/402.30×100=(4.812+5.244)/402.30×100=2.50 处理2的百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370.20×1.221%+555.30×0.866%)/370.20×100=(4.52+4.809)/370.20×100=2.52 处理3的百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302.27×1.209%+453.4×0.867%)/302.27×100=(3.654+3.931)/302.27×100=2.51 表10 氮养分吸收量
处理1习惯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习惯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396.53×2.5/100=9.91。 处理处理2控失肥肥区作物吸氮总量=习惯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370.20×2.52/100=9.32。 处理处理3配方肥区作物吸氮总量=习惯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302.27×2.51/100=7.58。 4.试验结论 1控失肥处理对玉米生育期长短没有影响,控失肥处理与对照处理在玉米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控失肥处理由于是一次性基肥施用,无需进行追肥,故控失肥处理节省1-2个人工。但由于控失肥每亩只施用40公斤肥料,折合成纯氮11.2kg/亩、2.4kg/亩的 P2O5和2.4kg/亩的K2O,而习惯区施用的单质肥,成纯氮为11.2kg/亩、P2O5为2.4kg/亩、K2O为2.4kg/亩,可见控失肥区施用的氮磷钾养分元素远远低于习惯区,所以控失肥区玉米产量比习惯区低32.1公斤/亩,纯收益低了13.93元,建议加大控失肥的亩施用量来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控失肥区与配方区相比,施用的氮磷钾养分元素是一样的,均为纯氮为11.2kg/亩、P2O5为2.4kg/亩、K2O为2.4kg/亩,但是控失肥玉米产量却高出67.93公斤,纯收益高出156.25元/亩,可见控失肥的产量、经济效益均高于同配方的单质肥,进一步可得控失肥的肥料利用率也高于同配方的单质肥。 3通过分析化验玉米籽粒与玉米秸秆的养分含量,获得百公斤玉米籽粒产量N养分吸收量为2.50-2.52之间。习惯区生产402.30kg玉米产量吸纯氮9.91kg;控失肥区生产370.2kg玉米吸收纯氮9.32kg;配方区生产302.27kg玉米吸收纯氮素7.58kg。由于试验涉及中没有缺素区,故无法计算肥料利用率,建议后续试验中增加缺素区。 2015年10月30日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