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种植技术大解密:关注炭疽病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108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6-6-19 15: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记得去年大枣滞销无人问津,农户锯树当柴烧。大枣该如何走出困境?市场、技术一个都不能少。
  枣树炭疽病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发病较重。病菌借露水和风雨进行传播,发病早晚与降雨早晚有关,如果6月份雨水较勤,往往从6月下旬就开始发病,干旱年份发病则轻或不发生。枣树炭疽病应及早预防。

  【病害特征】:主要侵害果实,也可侵染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果实受害,最初在果肩或果腰处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病斑扩大后连片,呈红褐色,引起落果。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一般多为一至几个,多者呈麻脸状。病果着色早,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能长出许多黄褐色小突起,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分泌粉红色物质,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剖开落地病果发现,部分枣果由果柄向果核处呈漏斗形、变黄褐色,果核变黑。重病果晒干后,只剩枣核和丝状物连接果皮。病果味苦,不能食用。轻病果虽可食用,但均带苦味,品质变劣。叶片受害后变黄绿色、早落,有的呈黑褐色焦枯状悬挂在枝头上。枣吊、枣股、枣头等营养枝感病后一般不表现症状,处潜伏状态。经离体保湿培养后,均能长出粉红色粘液状分生孢子团。
  【病害原因】:枣炭疽病病菌潜于残留的枣吊、枣头、枣股及僵果内越冬。潜伏期的长短除气候条件影响外,与枣树的生活力强弱也密切相关。发病特点为幼果期侵入,近成熟期开始发病,采收期至晾晒时继续发病。发病的早晚和轻重,也取决于当地降雨时间的早晚和阴雨天持续的长短。雨量多,或连续降雨,阴雨连绵,田间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发病就早而重。在生长季节温度适宜时,潮湿条件下越冬病菌产生大量孢子,该孢子经雨水飞溅播到果实上,经皮孔、伤口或直接侵染果实。幼果期病菌侵入后,由于幼果抗病力较强,不能立即导致发病,而呈潜伏状态,到果实生长后期(白熟期)抗病能力降低时,病菌才开始扩展,导致发病。
  【防治方法】:(1)清园:摘除残留的越冬老枣吊,清扫掩埋落地的枣吊、枣叶,并进行冬季深翻;再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枯枝,以减少侵染来源。(2)加强枣园管理。增施农家肥料,可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冬季每株施入农家肥30千克。6-7月份“益稷”牌果树专用肥,花期及幼果期可结合治虫、治病。(3)生长期喷药,保护果实,生长期药剂防治的关键是适时喷药,预防病菌侵染,降低果实带菌率。实践证明,在座果后半月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根据药剂持效期长短和降雨情况,安排用药间隔期,一般连喷4~6次药,即可有效控制炭疽病的危害。(4)改变枣的加工方法。采用烤房烘干法,能防止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引起的腐烂。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