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1996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6-8-27 13: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个问题:农产品流通市场是什么样的?


农产品流通市场主要结构以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经销商、终端零售商为主要流通主体,以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载体的格局。由计划经济调节下的统购统销模式演变而来的。下面我们来看看现阶段市场共有的的的几种模式,这个不包括电商平台,不分析电商平台贯穿市场后的现象。

一、      农民+(地头小贩)+批发商(俗称的货主)+终端零售

这里边涉及两种形式:


(1)地头小贩:偏远农村地区(包括我的老家),正常都是农民将农作物收割之后就直接卖给地头小贩,地头小贩直接将收来的货物再卖给批发商(货主),批发商(货主)再转卖给终端零售商,农产品最终就摆在超市或者市场等你们来挑选了。但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渠道太单一,农民对(地头)小贩的极其依赖,地头小贩容易搞个压价收购。


(2)不存在地头小贩。这种形式的前提条件就是某种农产品大片集中种植在某个区域,由于这种规模种植,农民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直接和批发商(货主)交易。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农户和批发商(货主)是一次性的,双方只是寻求当次交易的利益最大,针对于种植大户情况比较常见。


二、农户+龙头企业+(批发商)+终端零售


这种流通模式关键在于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双发签署的合同,农户按照合同中的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既定数量和种类的农产品,而龙头企业收购、加工以及销售工作将收购来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然后转卖给下级的批发商和和终端零售商来完成流通,这种流通操作被称为“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优点在于:首先,通过合同将农户和龙头企业进行绑定,这样可以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共同承担市场压力,使农户利益得到保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尽管提!)




但是这个模式有很大的漏洞,农民卖农产品是看市场行情的。行情不好,走这个协议理所当然。行情好了,第一次能执行这个订单协议;如果行情一直不错,这个订单协议可行性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说这种模式下农户和企业之间的订单(契约)关系比较脆弱!

三、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批发商)+终端零售


这种模式是在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加上了农民合作社,比较与第二种方式完善与矫正。
说白了就是农户与龙头企业不再有直接关联,农民合作社成为了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合作社将散落的农户集中起来,根据订单要求组织生产,对农户的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然后统一组织销售。


这种模式的优点:首先,农民合作社代替散落的农户与龙头企业进行交易,有很强的规模性与集中性,并且相对稳固的关系可以使流通渠道更加流畅。


其次,合作社有更强的谈判能力,因此可以为农户争取更多的利益。这种模式的优点与带给农户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现阶段的合作社缺乏规范性,法制力度不强;诈骗、出事的不断!因此要加强培养优秀的农民合作社。

四、农户(农业合作社)+终端零售(超市、市场、大学食堂等等)

此种模式的特点:以(超市、市场、大学食堂等等)为代表的终端零售与代表农户的农民合作社没有任何其他中间环节,他们以直供和直采的形式对接农产品。


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达到缩减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


从农户的方面考虑: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农户的种植,而且避免了农户的盲目生产。
从超市的方面考虑:省去的中间流通环节节省了流通成本,这样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提高了自己零售产品的竞争力。


从消费者的方面考虑:产品价格的降低时消费者是最大福利。



虽然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和方式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以下几点仍是目前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不容忽视的现状:


1、超小规模的农户与个体户依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最重要的主体。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和流通主体均是以农户和从事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为主。而农业企业非常少,经营规模小。

其中,户均经营耕地面积7.94亩。户均销售粮食1047.34公斤、猪肉97.62公斤、禽蛋55.48公斤,是世界上比较小型的农户生产类型。而这个现状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并不是我国独有,而是许多国家的普遍现象,如日本农户的经营规模也非常小。但是,小型农户式生产必然对流通效率的高低造成很大的影响。



2、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庞大,但平均交易规模小,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

从1991年开始,我国开始把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为流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分别在农产品的集中产区、集散地和大中城市建立起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中央级和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到2007年,我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约9300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7%。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这一比例仍在继续升高。

3、是渠道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农产品凡人运输渠道中所运用的如保鲜、防腐、防损所需技术较高,是农产品渠道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农产品含水量高、保质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对渠道的交易时间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渠道建设和技术水平均有待提高,这也是生鲜电商接二连三、折戟沉沙的原因所在。



【部分内容摘自搜狐网,文章已在牛我我微信公众平台发布】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