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缩二脲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5431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4-2-16 07: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恩泰托管 于 2014-2-16 07:29 编辑

缩二脲 性质: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90℃(分解),相对密度1.467(-5/4℃)。水中结晶体含4分子结晶水,在约110℃时失水。溶于热水、热醇,微溶于醚。
制备方法:将尿素、水、磷酸氢二钠混匀,加热溶解。升温至150-160℃,保温2h。反应毕,将反应物倾入水中,放置过夜,滤出结晶为粗品,经稀氨水重结晶,得成品缩二脲。在尿素生产中,以中间尿液为原料,经高温热缩、分离、干燥即为成品。
这种物质在生产复合肥的传统工艺中是不会产生的,所以现在复合肥的国家标准中不要求检测。但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如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缩二脲”,因此,目前尿素的国家标准中要求检验“缩二脲”含量是否超标。近年来,复合肥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例如高塔熔融喷浆造粒工艺、油冷造粒工艺及转鼓喷浆造粒工艺,都是较新的生产工艺,这些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如有处理不当,如高温时间持续过长,很可能会产生“缩二脲”,而“缩二脲”则会导致烧苗、烧根,造成肥害。即是说,按目前的复合肥国标进行检测,即使所有指标合格,产品仍有可能产生肥害,因为“缩二脲”等容易造成肥害的物质没有被纳入检测范围。也有意见认为,烧苗、烧根,造成肥害的黑手也可能不是“缩二脲”,而确与施肥方法不当有关。但是,施肥方法不当很可能是由肥料配方的变化造成的。例如,传统的复合肥配方中,氮含量一般不超过15%,而现在有些复合肥其配方中氮的含量往往超过20%。氮含量高了,施肥方法自然就得随之改变,一是施肥量要减少,二是施肥点离作物根部要远些,不能直接淋向作物,且淋施的浓度要低些,否则浓度过高产生盐害,造成烧根、烂根。肥料配方发生改变施肥方法也要改变的道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也有责任告知缺乏经验的农民。当然,以上只是部分知情人士的意见,甚至是一些猜测。尿素在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对作物种子和幼苗均有毒害作用。尿熔融过程中,若高温(高于133摄氏度)处理,会产生缩二脲。尿素是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在复合肥高塔熔融喷浆造粒工艺、油冷造粒工艺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农业上复合肥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如有处理不当,如高温时间持续过长,很可能会产生“缩二脲”,而“缩二脲”含量过高则会导致烧苗、烧根,造成肥害。如尿素在熔融过程中,若高温(高于133摄氏度)处理,会产生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对作物种子和幼苗均有毒害作用,浓度过高产生盐害,造成烧根、烂根。
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在果、菜上长期、单独、连续施用尿素,容易造成缩二脲中毒。有关研究发现,柑橘类作物,缩二脲积聚量超过0.25%,就会产生叶尖发黄变脆和花叶现象,降低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早衰脱落,影响开花结果。

替代尿素碳铵新品

 肥料论坛 072603yxz4l4jlhuxz1jju
君子务农,农立而国安,国安而后天下平
通过中国农资联盟认证的首席技术专家,拥有良好的植保技术以及职业口碑。 发表于: 2014-2-16 10: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缩二脲中毒,我们在生产中经常见到。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