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565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5-4-3 16: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病主要为害大蒜假茎基部和鳞茎,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后来病斑变暗色或灰白色,溃疡腐烂,并发出强烈的蒜臭味。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毛状的菌丝。大蒜叶鞘腐烂后,上部叶片萎蔫,逐渐黄化枯死,蒜根须、根盘腐烂,蒜头散瓣。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病部形成不规则的鼠粪状黑褐色菌核。
   发生规律:主要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混在蒜种和病残体上越夏越冬。混杂在大蒜种和病残体上的菌核则随着播种、施肥落入土中。一般在春季2月下旬以后,土壤中的菌核陆续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中射出,侵入假茎基部形成菌丝体。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果胶酶,溶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使病茎腐烂,以后菌丝体从病部向周边扩展蔓延,最后在病组织上形成菌核,随收获落入土中或留在蒜头上为第二年的侵染源。病菌喜低温高湿,一般温度在15-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菌核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侵入。多数菌核年后萌发,当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平均气温超过6℃时,形成第一个侵染高峰。常年连作地块,地势较低,土质黏重,雨后易积水,春季阴雨天气多,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发病都重。
   防治方法: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取健康无病的大蒜留种。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收货时清楚大蒜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播种时,选用沃普拌种剂进行拌种,晾干后播种。能有效预防大蒜根腐病、叶枯病、霉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是世界上一种最先进的植保防治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拌种剂。
  田间发现病情及时施药防治,发病前期,可采用进口杀菌剂--多菌烯唑醇。发病初期用多菌.烯唑醇一袋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7-10天喷施一次;病情严重时,用多菌.烯唑醇两袋兑水15公斤,5-7天叶面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农药论坛 forum




通过中国农资联盟认证的首席技术专家,拥有良好的植保技术以及职业口碑。 发表于: 2015-4-3 1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