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850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1-10-9 15: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眼好吃树好栽
—— 南宁宇益源农业科技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农资信息 -37943.Original.0-20111008105337
□本报记者 贺根生

深秋时节,广西武鸣县府城镇陆杨村果园内欢声笑语,一则“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测产示范区龙眼平均亩产2421公斤”的消息,让在场的村民笑逐颜开。村民们说:“这得感谢南宁宇益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南宁宇益源),是他们的宇花灵植物有机营养调节剂和配套技术让我们的龙眼又获丰收。”

龙眼是岭南的特色水果。长期以来,一直是“龙眼好吃树难栽”,因为龙眼树雌花率低,过去一亩产量少的几百斤,多的也不过千斤左右。宇花灵及配套技术由南宁宇益源自主研究开发,自2004年来已在龙眼、西瓜葡萄和辣椒等20种作物中推广应用,普遍增产30%以上。到2011年上半年,其仅在龙眼、西瓜上的推广应用面积累计已达60万亩。

一项看似简单的农业技术成果为何深受农民欢迎?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技术好重在创新

“当今作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很多,宇花灵能脱颖而出,深受欢迎,自然有其所长。”2010年度广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李文信研究员说。这位有着“广西西瓜王”之称的园艺专家所说的宇花灵之所长,正是该产品及配套技术的创新性。

南宁宇益源的科技人员在深入研究龙眼枝梢生长与成花关系的基础上,经反复试验,成功开发了宇花灵植物生长有机营养调节剂和“两控两促”技术,该技术指:控冬梢延伸,促冬芽成花芽;控冲梢生长,促雌花比率提高;通过与“冬梢不用杀,冲梢不用摘”等配套技术相结合,解决了长期困扰龙眼生产的“冬梢”、“冲梢”和“雌花比率低”三大难题,将雌花率由5%提高到30%以上,龙眼亩产翻了一番多。他们还针对西瓜生产中存在的“一少三难”问题,即“早春少雌花、夏季难座瓜、秋旱难大瓜、冬早瓜难熟”,将这一技术应用在促控西瓜生长上,通过调节西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减少人工整蔓等环节,实现了西瓜健康栽培和“一茬多收”。

“要有好技术,必须抓创新”。南宁宇益源创办伊始,就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立足之本。虽然企业不足30人,但却拥有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研发人员。背靠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十几年来他们面向“三农”,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实用技术的开发与试验。

2005年南宁宇益源组织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宇花灵’促进龙眼花芽分化技术”项目,成功地开发了促进龙眼高产的关键技术。2007年3月该研究通过省级鉴定。南宁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研究有效克服了龙眼冬梢成花难、大小年结果明显等难题,在促进龙眼冬梢成花和提高雌花比例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08年,南宁宇益源组织实施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龙眼花芽分化座果促进剂生物氨基酸水溶肥中试”。三年试验示范表明,该项成果可为龙眼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09年,南宁宇益源成功研发了龙眼树冠调控技术,对高大龙眼树进行“砍头换面”,将树冠保持在3~4米,树高2米左右,配之营养调控,促新枝生长。树矮了果却多了,产量上去了,管理也方便了,摘果成本降低了70%。此外,他们还成功研发了“一肥两梢”、“花期微调”和“末批花结果”等新技术,提高了肥效,较好地解决了龙眼花期遇低温阴雨难座果等难题。

从2004年至今,南宁宇益源已实施国家、自治区和地市课题13项,获省级科技成果4项,宇花灵植物生长调节剂系列由1个发展到5个,配套技术日臻完善。
 农资信息

效益好重在机制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不高,推广更是不易。而南宁宇益源研发的宇花灵及其配套技术,除了在龙眼、荔枝、芒果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外,还推广到西瓜、辣椒、柑橘、葡萄、八角等20种作物,应用区域也从广西扩展到广东、海南、湖北、浙江、新疆、黑龙江等22个省市区,并辐射到越南、泰国。2009年6月,越南农业大学的11名老师访问南宁,到龙眼示范园参观考察,并专门请公司董事长阮经宙授课。

宇花灵之所以能迅速推广,除产品优良和技术适用外,还在于公司在经营中创造了以科技为本、市场为导向、农村为基地,“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建立了公司与示范基地、农户相结合的成果推广机制。

公司将研发的成果直接应用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由科研人员进行示范、培训、指导,再辐射推广到更多的村镇、地区,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新技术的普及速度,实现了农业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突破”。

陆杨村是南宁宇益源在武鸣县府城镇建立的第一个龙眼示范基地。2002年全村仅有11户种植龙眼,面积200亩。村里其余6000亩龙眼地全被租了出去,因为当时亩产龙眼只有300~400公斤。经过公司科技人员几年的现场培训、指导,到2005年,龙眼亩产提高到1600公斤。掌握了龙眼栽培技术的陆杨村农民,又逐步将租出去的6000亩龙眼地高价赎了回来,他们也成为外地老板高薪争聘的龙眼栽培管理的“香饽饽”。

把产品、技术与实施科普示范项目结合,这是南宁宇益源加快成果推广的又一有效模式。200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宇花灵及配套技术进入防城区板八乡那涯村、桂平金田镇金田村等“科普示范村(基地)项目”,三年下来累计培训农民12721人次,推广种植面积8000多亩。通过项目实施,地处贫困山区的平果县那沙乡,全乡仅早熟桃的纯收入就达375万元,该乡绿园村90%的农户由此脱贫,许多农户还盖了楼房。

2008年,他们又通过实施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三年里示范面积累计达3193亩,产品推广应用面积22.4万亩,用户新增产值12.2亿元。
 农资信息

服务好重在真心

在许多人看来,企业应以赚取更多利润为出发点,但阮经宙说:“农技公司应把自身发展与服务农民致富结合。”

阮经宙是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广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这位被誉为“农民脱贫致富引路人”的青年志愿者在广西农科院工作期间,就常常被农民兄弟渴求农业新技术的来信深深打动。当他与同事们创办南宁宇益源公司后,便把服务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公司的发展宗旨。他常对员工说:“我们不是将产品卖出去就完事,还要让它实实在在能在生产中给农民创造效益。”

为此,阮经宙和技术人员一年有半年时间开着车奔跑在各地村镇,给农民讲课培训、现场指导;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回复用户咨询。在公司的网站上他们还专门开辟技术服务专栏,针对不同作物、生长期和气候,及时发布技术指导信息,回复、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良好的声誉和热情的服务,让宇花灵及配套技术走出了广西,走向全国。如今,祖国大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留下了宇花灵的踪迹,盛开出朵朵鲜花。2010年,广东高州市的龙眼专业户应用他们的技术,创造了当地龙眼生产的历史最高产。

真心为农和热情服务,换来了农户的信任和赞誉。2011年春节前夕,阮经宙应邀到广东给果农讲课。生动的实例、针对性强的理论,让果农们受益匪浅。听完课后,一农户热情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用一顿丰盛的大餐来招待他,却被阮经宙婉言拒绝。当他离开时,老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上世纪70年代的农业干部又回来了。”

《科学时报》 (2011-09-27 A2 综合)
技术交流群:45558126     技术热线:0771-3244896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