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牛养殖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疾病问题,这时,就需要在奶牛养殖的过程中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工作。 针对奶牛养殖在注射疫苗过程中出项的过敏现象,文章对其发病的原因及治疗发放阐述以下观点,共参考。 一、奶牛注射疫苗发射过敏的原因 (一)发病机理 我们的免疫工作已进行了很多年,每个牛的体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IgE,注射疫苗就是再次把抗原注入牛体内,当免疫球蛋白IgE和抗原结合后,激发细胞释放出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再作用于机体组织,引起全身性的病理变化。 (二)病因学 过敏反应也叫变态反应。指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和半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异常的剧烈反应,这种免疫反应的增强,能引起生理机能紊乱和组织细胞损害,甚至可导致死亡。 二、易发生过敏的群体 (一)慢性过敏 一般在注射疫苗后的20分钟到几个小时才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主要原因是他们体内的免疫球蛋白IgE水平不是很高,出现的反应就比较慢,易发病的牛多是困产期前后疾病的潜伏期、应激反应。体质较差的个体,即使相同的疫苗注射在不同的个体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过敏症状。 (二)急性过敏 一般在注射疫苗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开始发病,对发生急性的奶牛个体来说,没有年龄、体质等个体差异之分,主要原因是体内免疫球蛋白IgE过多,这种免疫球蛋白IgE附着于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碱性类细胞之上而使其致敏,遇到抗原就会发生较强烈的反应。 三、临床症状 (一)急性过敏 患牛突然卧地,或呈现焦虑不安,频频排尿、排粪、四肢交替踏地,心跳加快,个别有呼吸困难的,稍后皮肤冷温,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及低血压性休克,不及时抢救很可能会死亡。 (二)慢性过敏 已致敏的活性介质随血液散步至全身,作用于皮肤、粘膜、呼吸道等效应器官,引起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眼结膜朝红。时间稍长则有可能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前胃迟缓,甚至瘤胃鼓胀,精神萎顿,有的继发乳房炎,产奶量下降。 四、抢救和后期治疗 (一)慢性过敏处理 对慢性过敏一般采用对症治疗,调整紊乱的生理机能。除急性过敏时所用药物外,主要对产生的继发症继续治疗。 1、针对消化道过敏引起瘤胃急性鼓气的应立即进行瘤胃穿刺缓慢放出气体,并采取药物制醉,对以后出现的食欲下降,前胃弛缓,甚至反刍停止的,可口服健胃消食散,配合静脉注射5%碳酸氢铵液500ml,维生素C、维生素B1,20%氢化可的松100ml葡萄糖酸钙(250-500ml)和适量的等渗夜。 2、出现体温升高的应配合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及水杨酸钠。 3、针对呼吸道过敏引起肺水肿的,除注射肾上腺素和抗组织胺药物外,可加用速尿治疗,地塞米松40mg(怀孕牛禁用);同时静脉注射维生素C、维生素B1、10%葡萄糖酸钙(250ml-500ml),和适量强心药。 (二)急性过敏的处理 对急性过敏应尽量防止突然摔倒,立即进行抢救。皮下或静脉注射上腺素,反应较严重则间隔20分钟可在皮下重复注射一次,再配合抗组织胺药物。急性症状缓解后,应继续观察,可视情况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无继发症状的,有畜主再观察1-2天,并随时和兽医联系,出现继发症状的可按慢性过敏继续治疗。 那么在这样的在防疫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奶牛养殖过程中在注射疫苗后过敏出现的现象,若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恰当,可能当时就死亡,或由于继发病导致死亡或失去生产价值而被淘汰。虽然发生过敏的奶牛头数不多,但过敏死亡率却很高,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同时也给以后的防疫工作增加了阻力。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