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16403 | 回复数:0
为什么我的目标,从来没达成过? 2009年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格威特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让163人分别写下一个小目标,然后将他们分为两组。 A 组的成员,需要把自己的目标告诉大声告诉给组内其他人。B 组成员则对其他组员进行“目标保密”。 之后,每个人都有45分钟的时间来实现他们的目标,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放弃。 实验结果发现,没有把目标讲出来的B组,在45分钟之内一直都在努力。 而A组,平均33分钟之后就放弃了。 在后来的访问中,A组普遍有一种“我们离目标更近了”的感觉。 为什么把目标说出来之后,会感觉自己离目标更近呢? 1926 年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了“替代作用”的概念来解释这个问题。 因为,你的大脑会把“你说的”当成“你做的”。产生“我已经成功了”的满足感。 因为有了这种已经实现梦想的满足感,所以动力大大地被降低,行为也便浅尝辄止。 所以有了目标之后,我应该怎么办? 先来聊聊,当代年轻人一旦拥有目标之后,都会怎么做呢? 第一步,用消费来实现目标。抱着“我花钱,我就能成功”的思维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第二步,有了一丁点儿努力,就要通过社交软件、口头分享自己的努力。然后在他人的点赞和鼓励中开始放弃。 比如,想减肥,先办张2000块的健身年卡。 办卡之后,一定要买最好看、最齐全的运动装备。 然后去跑步机上跑 20 分钟,出汗之后,对健身房的镜子拍张照,分享到朋友圈,然后洗澡回家。 这个就是常见的“梦想实现”也就是自我欺骗的过程。 发现问题了吗? 在现在的环境里,在这个社交软件疯狂轰炸的时代。当时彼得·格威特实验里的“大声宣告”这个词已经进化为“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你的努力”。 所以,有了梦想的第一步就是:先别分享,把你的目标藏起来。 忍住想宣告目标的诱惑,学着脱离通过赞美而达成的满足感。 如果忍不住,可以尝试换种方法去表达。把“你的目标”和“你要做的努力”一起进行表达,让你降低这种似乎已经成功的满足感。 比如“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真的很棒,接下来每天我都会花1小时的时间去阅读。” 把措施和目标结合着进行表达,会让自己有更多的动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最终达成梦想。 当然不分享这件事,90%的人是憋不住的。 我的建议是:分解你的梦想,把你的分享滞后,留到你第七次的努力上。 因为当你为你目标努力七次之后,你也慢慢养成了习惯,这时候的赞美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别太悲观,你的梦想,依旧神圣 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就算梦想没有实现,努力的结果最起码也让自己心安。 真正的成功,是让自己变得优秀,而不是拿着结果来判断自己的努力是否白费。 只要你一直在脚踏实地,就算没完成最终目的,也算是一种成功。 在努力的路上,一定是痛苦。学会在有梦想之后,把目标藏起来。一步步分解梦想为目标,一点点去执行,结果就不会太糟。 不要自我欺骗,这个谎言最终的受害者只有自己。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