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6471 | 回复数:0
行业内有句话说的很形象:2019年可能是这些年来最不好过的一年,但也有可能是未来最好过的一年! 进入2019年以来,有些地方的农资零售商门可罗雀,几乎无生意可做: 种种原因 1, 今年飞防队越来越多,飞防队自己带药,不去农资零售店买了! 3,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一些职业包地户出现了,他们去各个地方包地,但是他们买药还是从老家信任的人手里买,不去当地的零售商那里买,这对零售商的生意影响也很大! 4, 一些地区的种植结构变化太快,零售商措手不及,以周口鹿邑为例。前几年还有有名的种豆大县,这两年由于高温及空荚的影响,大豆效益很差。恰好当地离安徽很近,安徽一些种白术的种植户过来,在当地种了大量白术,当地的零售商不懂这种作物,根本没法为种植户服务,也就没了生意。 以上种种原因,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影响零售商的生意! 那么零售商怎么办呢?笔者提供以下几个建议。 1:下地,这是重中之重,关系到零售商的生死存亡。 为什么要下地呢?《地头战》商学院王标老师讲,离田间地头越近,离竞争就越远。农业毕竟是个技术行业,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下地,是为了更多的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飞防队不可能天天下地给农民做技术指导吧、政府也不可能天天派人下地吧、那些职业包地大户也不可能把当地的零售商叫过来,专门为他服务吧!零售商的优势就是当地人,离当地的土地近,离当地的作物近,帮作物解决问题,帮农民解决问题,农民离不开你,你自然就有生意了,这是零售商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2:以作物为主线,利用社群营销,扩大服务半径。 笔者以前写过一个开封市豆角女神的例子,她们村就是一个100多户的小村子,以大田作物为主,零碎的种一些豆角。她就专门钻研豆角,对豆角的种植技术钻研的很透。慢慢周围种豆角的人都听说了,都来请她解决问题,买她的东西。 她建了微信群,她的客户范围扩大到开封的四个县,一年销售额将近300万,而且专做豆角后,大田作物的销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提高了,客户更信任他了。由于把生意做出去,做的都是生人生意,反而解决赊销问题。 所以以作物为主线,利用社群营销,扩大服务半径也未尝不是零售商的一条出路! 3:多做方案,多卖套餐,多提供服务 现在的人,普遍都看重时间成本,所以省工省时省力很重要,尤其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劳动力成本有可能比农资成本还高,所以一定要给客户提供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两年套餐大火就是这个原因,能让种植户省很多事,所以以后多做方案、多卖套餐,多提供服务也是零售商发展的一个方向。 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笔者相信未来不久,在地里干活的肯定不是农民,而是各种各样的农业服务公司,也有可能包括我们农资零售商,所以不想下地的农资零售商,未来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