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630 | 回复数:0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2-1-13 15: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 曹杨 李有志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在我国和越南北部稻区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病。2009~2011年该病毒病在我国华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多省同时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已确定该病病原为呼肠弧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简称SRBSDV),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该病毒在田间主要靠白背飞虱传播,而白背飞虱既是田间主要水稻害虫,又是一种迁飞性昆虫。每年早春该虫从中南半岛随西南气流不断北迁,直至我国东北,然后随着气温下降又逐渐回迁至广东省、海南省,最后至中南半岛等气候温暖的地方越冬。SRBSDV介体昆虫广阔的迁飞区域,加之市场上缺乏有效控制该病害的药剂,使得SRBSDV成为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危害粮食安全的一种病害。
1、湖南省2009至2011年SRBSDV的发生情况
据湖南省植保站统计,湖南省2009年水稻大面积出现矮缩,成灾面积近30万亩。2010年该病在湖南进一步扩散、蔓延,发生面积近千万亩,湖南省各地送检的疑似病株中,带毒样本所占比例为75.3%。2011年,该病发病面积较前两年有所减少,但尽管如此,局部地区白背飞虱仍具有较高的带毒率。如会同、隆回送检白背飞虱成虫,带毒率分别达到73.3%和76.7%。
2、SRBSDV的传毒方式及其传毒介体昆虫
现已证实,水稻感染SRBSDV后所结种子、灰飞虱和褐飞虱均不能传播SRBSDV,白背飞虱为该病害田间的一种重要介体昆虫。该虫一经获毒,终身传毒,但病毒不能通过虫卵传播。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的最短获毒时间(介体获得病毒所需的取食时间)分别为3分钟和2分钟,最短和最长接毒取食时间(介体传毒所需的取食时间)分别为4分钟和12分钟,病毒在该虫体内的循回期(介体从获得病毒到能传播病毒的时间)为3~19天。每只白背飞虱感染SRBSDV后,最多可以导致87株健康水稻发病。
3、稻田及其附近区域SRBSDV的植物寄主
现已探明SRBSDV在稻田及其附近的植物寄主包括玉米、水稻、稗草、游草及看麦娘5种禾本科植物和莎草及异型莎草2种莎草科植物。白背飞虱可在水稻、稗草、玉米、游草和看麦娘中的任何同种植物间传毒,可在水稻、稗草、玉米间相互传毒,可在游草和稗草、游草和看麦娘间相互传毒,但不能将SRBSDV从看麦娘传给玉米、稗草和水稻,也不能在上述禾本科植物和莎草间、莎草和莎草间传毒。
4、SRBSDV的症状特点
水稻在秧苗期感染该病毒后出现矮缩、不抽穗,严重影响产量,甚至绝收。水稻移栽后染病,稻株矮缩,出现高位分蘖,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病苗叶色深绿,叶片僵直,新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部分叶片叶尖旋迭,整个叶片呈螺旋状,出现窗格状皱缩,叶脉扭曲;病株地上数节节部出现倒生须根。抽穗后茎杆表面有乳白色的蜡点状突起这一典型症状,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
5、SRBSDV的田间发生特点
SRBSDV自2009年在我国江南稻区大面积流行以来,已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其田间发生特点如下:早稻的受害程度较轻,中、晚稻受灾程度严重,且明显高于早稻;杂交稻发病情况通常较常规稻严重,嫩绿田块的发病程度高于黄老稻苗田块;中稻、烟后稻、双季稻混栽区稻苗发病多于连片稻作区稻苗;秧苗移栽田发病状况重于秧苗直播田。此外,有时SRBSDV的暴发呈现一定的局部性,即在局部地区严重暴发。
6、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由于水稻田间多年的除草剂残留累积导致的稻苗药害症状易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混淆,增加了该病早期田间诊断的难度。2011年湖南农大生物安全科技学院对部分送检水稻样品检测,尽管一些样品的症状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早期呈现的症状(如叶面凹凸不平的皱折、叶片呈螺旋状),但部分样本经RT-PCR检测呈现SRBSDV阴性。后经进一步的检测分析确认为稻田残留除草剂的药害症状。
二是田间传毒介体除白背飞虱外还有其它传毒介体。稻田SRBSDV的寄主植物除禾本科植物外,还有水莎草和异型莎草。鉴于白背飞虱不取食这两种莎草科植物,我们推测稻田还有其它寄主植物。由于当前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只能通过防控传毒介体来防治该病,因此,继续尽快确认稻田其它的传毒介体种类,方能有效控制该病的扩散蔓延。
7、对SRBSDV的防治建议
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综合防治策略。首先,在秧苗期和本田初期,利用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稻田白背飞虱数量,减少白背飞虱田间获毒或传毒的机会,如秧田期使用防虫网、秧苗移栽前后喷洒吡蚜酮、吡虫啉等药剂。其次,要时常清除田间发病的稻苗和SRBSDV的寄主植物,如稗草、游草、看麦娘和莎草等,通过减少稻田附近毒源植物来降低稻苗感病的机率。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