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误区的绩效管理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5962 | 回复数:9

发表于: 2010-10-11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Y公司是一家国内知名的黄金生产企业,成立于1974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现,有职工1.3万人。公司2001年转制成为股份制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公司自身的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不正规,现代企业制度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特别是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公司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少现代的激励、考核措施。


公司的高层领导也意识到这些问题,陆续邀请了几家咨询服务机构来为企业把脉,制定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用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进行组织机构重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下大力气转变以往的人才上不去,庸才下不未的状况,在公司内部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采取记分制绩效考核手段,基于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集团内部人员流动机制,建立了一套人力资源考核与管理体系。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老总却遇到许多困扰,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年初的绩效考核工作计划做得很好,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雷卢大,雨点小,各部门的考核者乐于充当好好先生,应付了事,大大有悖于绩效考核的初衷;

    2.在考核过程中,公司员工缺少参与的积极性,抵触情绪很强,不少员工甚至质疑:是否绩效考核就是通过反复地填表、交表来挑员工的毛病;

    3.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反映,考核的过程繁琐,耽误正常的工作时间,推行过程中往往又因为得不到高层的足够支持而阻力重重;

    4.另外,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难以保证,大多数员工对于考核的结果都心怀不满,怨声四起,同事的关系也往往因考核而变得紧张,不利于公司的日常工作开展。

分析:


在研究了公司的发展背景和现行的人力资源考评体系之后,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抛开公司经营体制处于转制磨合期的原因之外,更直接的原因在于该企业在绩效考核问题上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员工的行为和产出的管理,它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下,在强化人本思想和可操作性基础上,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行为与产出做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对绩效管理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单单盯住绩效考核,而不顾及绩效管理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僵化地把员工钉在绩效考核上面,仅仅用几张表给员工的个人贡献盖棺定论,难免有失偏颇,也偏离了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依然改变不了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局面。


科学的绩效管理都是把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作为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结合公司总体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确定考核的内容和目标,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在与员工双向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推行绩效考评计划;客观看待考评结果,淡化绩效考核的加薪晋级导向,更多地把它当作激励员工的手段和引导员工自我发展的依据。


误区二:重考核,轻沟通


绩效管理是一个员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设定绩效目标、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期终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等内容。简单表述为:计划、执行、考核、反馈四个部分(如下图1所示)。这四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


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是贯穿始终的。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是一个企业绩效考核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企业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无论设计多完美的考核制度都无法顺利推行于缺少沟通的团队,更何况,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本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绩效管理制度。适当的沟通能够及时排除管理过程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同时也能提高被考核者的参与积极性,减少考核过程中的阻力,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进行。在执行过程中随时保持沟通和反馈,让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目标、执行状况、考核结果等,被考核者也乐于提供资源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信心和斗志,也使各被考核者的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相一致、企业内各个部l门长短期目标协调平衡发展。如此一来,绩效考核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增强共识、凝聚人心、促进沟通和能力提高的多赢过程。


误区三:实施主体角色错位


企业内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高层管理者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由人力资源部来做是天经地义的。高层管理者只对绩效管理作原则性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做得好与不好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了。这实际是对绩效管理中角色分配上的认识误区。诚然,人力资源部门对于绩效管理的实施负有无可替代的责任,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做。


首先,公司高层是所有绩效管理活动得以顺利推行的中坚,没有他们的倡导、支持和努力,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此外,企业内所有员工对之的参与程度也对绩效考核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用电气(中国)的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往往都会主动申请做一个360度考核,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定自己下一步学习、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没有被考核者的这种全身心地参与,绩效考核很有可能蜕变成一场"警察与小偷的博弈",科学的绩效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误区四: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奖惩手段


在很多人心中都有意无意地把绩效考核与奖惩划上等号,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淘汰、惩罚不合格的员工,升迁、奖励优秀的员工。这样想也不无道理,毕竟对员工进行优、良、中、差的评定结果应该有物质形式上的体现,但绩效考核体系不应该单纯为了奖惩员工而设立和存在,它应当成为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推进器。武断地把绩效考核等同于一种奖惩手段也是陷入了绩效管理认识上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




在实践中,绩效考核应该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转向每个人的个人自我发展诊断,变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对立关系为互助伙伴关系,考核的目的应该更多地定位为企业与员工多方受益、共同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整体业绩,对于员工来说,绩效管理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业绩。


误区五:公平的考核者可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公司大多数的考核者认为只要绩效管理中的考核体系设计合理,执行过程不徇私舞弊,就能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公正,其实这是对绩效考核制度的一种过度迷信,也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认识误区。


在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中,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都或多或少带有考核者的主观色彩。在绩效评定中,考核者是评定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决定因素,而考核者自身并不能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完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被考核者,他们的评定行为往往受到若干主观心理因素的干扰。比较常见的心理干扰因素有z晕轮效应、感情误差、近因效应、趋中效应、对比效应、偏见误差以及主观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误差等等,这些心理干扰因素都使考核的结果难免失之偏颇。针对这些情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对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准则进行定期的跟踪修正,在考核体系当中尽可能采取一些相对客观或者可以量化的指标。同时也要加强与被考核者的沟通,以减少考核误差带来的负面效应。

上海华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功能型水溶肥,欢迎您的加入!
发表于: 2010-10-11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绩效对一个企业太重要了,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直接照搬别人公司认为好的考核方法,无奈企业文化不一样,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订绩效一定要跟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光山寨别人,无所创新,结果死路一条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发表于: 2010-10-13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有有道理!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0-10-15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在我们公司做业务,那个作业是多的让人受不了,感觉都成了一个填表员了,可填写了很多表,写了很多规划,又有那个领导去看这个了,纯属瞎搞走形式!
发表于: 2010-10-15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yuyick 的帖子

"表格式管理",误区啊
上海华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功能型水溶肥,欢迎您的加入!
发表于: 2010-11-26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考核就拿业绩说话 有业绩就有成绩!
发表于: 2010-11-26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wojiaoliwan 的帖子

一般都这样考核,呵呵
发表于: 2010-11-28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montys青牛 的帖子

绩效考核能有几个企业搞好的?能干的觉得吃亏,不干的还整天发牢骚。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0-11-28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长诸位说的都很有道理,问题是即便存在这么多问题那也不能不考核啊,只能循序渐进的改了
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希望她能从桥上走过,我能看一眼她……

中国农资联盟农资论坛 www.nongzi100.com--中国农资联盟农资网 www.nongzi.me
发表于: 2010-11-29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绩效考核,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海华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功能型水溶肥,欢迎您的加入!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