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樱桃番茄喜温暖,不耐炎热,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1℃,适温为20-30℃,最高35℃。幼苗期适宜温度为20-25℃。夜温为13-17℃。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营养充足等条件下,可以培育出适龄壮苗。开花结果期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2-28℃、30℃时光合强度明显降低,35℃生长停滞,引起落花落果。花在低于15℃的条件下,不开裂,引起落花落果,花粉在高于33℃的条件下失去活力,开花时的适温为21-26℃。 二、主要栽培技术 (一)育苗:先将种子用高锰酸钾消毒或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杀菌,然后用25℃温水浸4-6小时,取出阴干,催芽,出芽后播种。育苗地应选择前作未种过茄科作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田块。苗床充分晒白或用硫酸铜混合生石灰进行消毒,比例是硫酸铜0.5公斤,生石灰2公斤混合,每分地用3-4公斤。或用营养杯育苗,对防青枯病效果明显,定植后植株生长好,产量高。营养土应取用水稻土,先将壤土打碎晒透,再与其它腐熟基肥混合,其配成比例为:水稻土占60%,腐熟猪粪等占30%,火烧土、草木灰占10%,每1000斤加入1-2斤复合肥。播种前充分淋湿苗地或营养杯土。每个杯播一粒种子。播后要稍盖土,再盖稻草。每天用花洒淋湿,保证出芽。同时要搭棚遮盖,用遮阳网盖顶部,以防暴雨冲击和暴晒。苗以植株矮壮茎部直径粗大且色深为好。苗期防病虫可用百菌清600倍加乐果1000倍喷2-3次。在真叶4-5片时可进行移植。 (二)整地施基肥: 樱桃番茄不耐涝,但能耐半干旱,种植地应选择前作为水稻或未种过茄科作物和花生、桑树的地方。樱桃番茄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2.5:1:5,定植前要施足基肥,每亩可用腐熟猪牛粪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钾50-100公斤,混匀后均匀撒在畦面,并结合整地掺入土中,深种细作后起高畦,种植畦1.5米包沟种双行,株距35-40厘米,双干整枝。亩植2000株左右。定植时应选择晴天傍晚进行,定植后淋足定根水。 (三)大田管理: ①施肥:番茄是需肥量大作物,整个生长期需较多肥料,但番茄较忌人为接触,若追肥次数多,则人为接触也多,容易带来各种病害,施肥以复合肥为主。具体追肥方法,一般在定植生势恢复后开始追肥,隔8-10天追一次,每次用复合肥5公斤淋施。第一穗果膨大后,结合培土施重肥,亩用复合肥30-40公斤,结合培土干施。至第二、三穗果膨大时,要增加施肥量,亩用复合肥50公斤,结合培土干施,在果实生长期内,用1.5%过磷酸钙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第一花序开花期控制水分,以避免茎叶生长过旺而落花落果。座果后,植株需水较多,要注意淋水充足,雨季注意排水。 1中耕、培土与除草:如表土板结,则可在前期适度中耕,若表土不板结,一般不中耕。培土则是种番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一般培土2-3次,并结合施肥,除草进行。杂草可用培土覆盖,以减少拔草引起的伤根,培土时,应用锄头将沟中的泥土覆盖于畦面植株周围,这样也可使畦沟排水容易。 3搭架与绑蔓:番茄长至30—40厘米高时,进行插竹搭架一般以四脚架和人字架为好。插好支架后,再进行绑蔓,绑蔓时要注意枝条要均匀分布,用8字结进行绑蔓,不能太紧或太松。 4整枝打顶。非自封顶型樱桃番茄,一般采用双干整枝,除保留主干外,再保留第一花序下第一叶腋抽出的侧枝,其它侧枝都去掉。除侧枝时,应选择较好天气进行。侧枝应在10厘米以下摘除,要避免太长才摘除。否则伤口太大,易感染细菌等病害。当植株长至一定高度,已着生所需果穗数时,摘除顶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徒果实增长。 三、采收及果实处理 樱桃番茄是整粒入口食用鲜果,可在果色变红或变黄。果实体结实未变软前采收。如果要进行贮藏或远运,可在青熟期采收,青熟果可以人工催熟。方法是:采收后用2000—3000ppm乙稀利溶液浸果,阴干并置于25℃环境中,用纸箱10公斤包装,避免阳光直射,置阴凉处堆放待运,尽量缩短采收与销售的时间,以防果体软化失去商品价值。 四、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立枯病与猝倒病 立枯病与猝倒病均是番茄苗期的真菌性病害。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区别是立枯病一般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病斑不呈水渍状而为椭圆形暗褐色,幼苗不是猝倒死亡而呈立枯状;病部不长出明显的白色棉絮状物;苗床长期温度低于15℃易发生猝倒病,而苗床温度较高,幼苗徒长的情况下易发生立枯病。防治方法可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 (二)早疫病 真菌性病害。多发生于苗期。叶、茎、果均受害。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近圆形至多角形,深褐色,后变灰白色或灰褐色,有同心轮纹,病斑外有黄晕。在幼苗上的病多在土表处的茎基部发生,形成溃疡,甚至枯萎,在果实上的病斑褐 色至深黑色,稍凹陷,病部柔韧,上生黑绒状霉,青果感病后常会落果。高温多雨时发病严重。广州地区一般在5月前后及9—10月发病。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及时整枝疏叶,防止田间湿度过大; 2、发病初期交替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三)晚疫病 真菌性病害。幼苗、叶、果实和茎均能感病,以叶和青果被害最甚。叶片受害多从植株下部的叶尖、叶缘开始发病,形状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后逐渐变褐色,以至全叶受害,潮湿时病斑和健部交界处长出一圈白霉,受害叶片很快干枯变褐色。一般田间温暖但不超过24℃,夜间冷凉但不低于10℃,早晚雾大露重或连日有连绵细雨,相对湿度长期在75-100%时,本病往往大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2、发病初期喷96%硫酸铜1000倍液或等量式波尔多液。 3、在早疫病、晚疫病混发的田块,可交替喷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视病情连续喷2-3次。 (四)病毒病 又名花叶病。常见的有花叶、蕨叶型和条纹型三种。在田间表现的病状由烟草花叶型的最多,依次是蕨叶型,条纹型。花叶型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条纹型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或其它1-2种病毒混合侵染引起。病毒病可由种子带毒,黄瓜花叶病毒通过蚜虫传毒,烟草花叶病毒由病毒汁液接触传染,多数在育苗及田间管理过程中由操作者、农具、架杆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 1、播种前种子要消毒,定植时要严格淘汰病株。 2、发病初期喷1000倍高锰酸钾或植病灵水剂600倍液; 3、用弱毒疫苗N14防烟草花叶病,用星病毒S52防治黄瓜花叶病; 4、注意防治蚜虫,以减少传播媒介。 (五)叶霉病 真菌性病害。叶片、叶柄、果实均会受害。发病初期叶背生白色霉斑,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霉斑多时可互相融合,布满叶背,后期霉斑转褐色或墨绿色,被害叶片正面亦出现黄色病状,并随着背面病斑而扩大,直至全叶枯黄。严重时正面也会生霉斑,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开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在植株茂密时,浇水多,湿度大的条件下,此病易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 1、控制田间湿度,注意疏枝通风。 2、发病初期交替选 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隔7-10喷一次,共喷3-5次。 (六)螨类 为害番茄的螨类有茶黄螨及棉红蜘蛛,红蜘蛛成虫为红色,虫体极小,高温干燥天气适于红蜘蛛的繁殖,成螨、幼螨常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受害的叶片布满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变黄枯焦,似火烧状。茶黄螨虫体细小,不易发现,成虫淡黄色至橙黄色,半透明,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茶黄螨的趋嫩性强,成螨和幼螨集中在植株幼嫩部位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变窄,叶面呈油渍状,渐变黄褐色,叶片边缘向下卷曲皱缩,僵硬直立,幼茎变黄褐色,严重时植株畸形。螨类除靠其本身的爬行蔓延外,还可靠人为的携带及借助风雨传播扩散。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枯枝叶,铲除田边杂草,以减少虫源; 2、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或57%克螨特乳油800倍液,喷于叶片背及部及幼嫩部份,每隔10-15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续2-3次。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