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074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2-4-3 15: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铃薯黑胫病在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5%,严重的可达40%~50%。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一、症状
  在马铃薯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病株一般在植株高16~20厘米时表现症状。植株矮小,叶色退绿,茎基部以上部位组织发黑腐烂。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早期病株很快萎蔫枯死,不能结薯,且根系不发达,易从土中拔出。纵剖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重病株的病薯在收获时呈腐烂状。如果发病较晚,则只有部分分枝发病,轻者不表现症状。局部发病的薯块,纵剖块茎,可看到病薯的病部和健部分界明显,病组织柔软常形成黑色孔洞。病轻的只在脐部呈很小的黑斑,有时能看到薯块切面维管束呈黑色小点状或断线状。而感病最轻的,病薯内部无明显症状,这种病薯往往是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
  二、侵染循环
  带菌种薯和田间未完全腐烂的病薯是病害的初侵染源,以前者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必须通过伤口才能侵入寄主,用刀切种薯是病害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田间,种蝇的幼虫和线虫可在块茎间传病。
  三、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窖藏期间,窖内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往往造成大量烂薯。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使发病率增高。
  四、防治方法
  1.选用较抗病的品种。
  2.采用无病种薯
  (1)整薯播种。为了避免切刀传染,采用小整薯播种的办法,连续3年可大大减轻危害。小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可减轻发病率50%~80%,增产20%~30%。小整薯要从无病区调入种薯。
  (2)选用健薯,淘汰病薯。播种前提前出窖,堆放在室内晾种或催芽晒种,促使病薯症状的发展和暴露,便于病薯的淘汰。如采用“土沟薄膜法”催芽晒种,淘汰病薯效果较好。
  (3)芽(苗)栽。应用整薯催芽,可避免切刀传染,通过选薯、选芽,防病效果可达80%以上,增产20%~25%。
  (4)利用实生苗。由于环腐病菌不侵入种子,可以利用实生苗所结的薯块获得无病种薯。     

  (5)切刀消毒。黑胫病主要通过切刀进行传染,所以在切薯时要做好切刀消毒工作。操作时准备两把刀,一盆药水,在淘汰外表有病状的薯块基础上,先削去薯块尾部进行观察,有病的淘汰,无病的随即切种,每切一薯块换一把刀。消毒药水可用浓度为5%的石炭酸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的食盐开水或75%酒精。
  3.药剂浸泡种薯。黑胫病菌存在于维管束中,一般药剂很难杀死薯块内部的病菌。目前,以链霉素防治较好。


农药第一网http://www.nongyao001.com
农药商城http://www.nongyao78.com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