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草莓白粉病? [复制链接]

二维码
发表于: 2012-4-9 09: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质下降,移植后不易成活;果实染病后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导致成品率下降。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迅速发展,蔓延成灾,损失严重。
  一、草莓白粉病的症状: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二、草莓白粉病的传播途径: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的羽衣草单囊壳菌侵染所致。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或病残体中越冬和越夏,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主要通过带菌的草莓苗等繁殖体进行中远距离传播。环境适宜时,病菌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蔓延,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经潜育后表现病斑,7天左右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加重危害。
  三、草莓白粉病的发病条件:
  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白粉病有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常年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草莓的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与10下旬至12月。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座果期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5~10天。

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危害时间长,受害重。栽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等,易导致白粉病的加重发生。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加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
  四、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
  2、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
  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农药防治方法:
  防治小麦白粉病,可选用农药杀菌剂醚菌酯,乙嘧酚,氟硅唑咪鲜胺,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显著!醚菌酯,乙嘧酚,氟硅唑咪鲜胺是最新研制的高科技农药杀菌剂产品,在药物喷施于植物叶面之后,能迅速被叶面吸收,传导于植物体内,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阻碍菌丝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农药第一网http://www.nongyao001.com
农药商城http://www.nongyao78.com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