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田灰地种蝇的详细防治方法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504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2-4-22 15: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症状:
  灰地种蝇Deliaplatura(Meigen)属于双翅目花蝇科,别名灰种蝇、种蝇、地蛆、种蛆、菜蛆、根蛆。异名Hylemyiacilicrura(Rondani)、H.cana(Macq.)、HylemyiaplaturaMeigen、ChortophilacilicruraRondani、AnthomyiazeaeRiley。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寄主植物也较多,可以为害花生、豆类、瓜类、棉花、十字花科等多种作物。
  为害特点:花生出苗前,幼虫钻蛀种子,咬食子叶或胚芽,致种子不能发芽或腐烂;也可钻入幼苗茎内,将茎蛀食成空心而枯萎。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mm,雄稍小。雄体色暗黄或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连,触角黑色,胸部背面具黑纵纹3条,前翅基背鬃长度不及盾间沟后的背中鬃之半,后足胫节内下方具1列稠密末端弯曲的短毛;腹部背面中央具黑纵纹1条,各腹节间有1黑色横纹。雌灰色至黄色,两复眼间距为头宽1/3;前翅基背鬃同雄虫,后足胫节无雄蝇的特征,中足胫节外上方具刚毛1根;腹背中央纵纹不明显。
  卵长约1mm,长椭圆形稍弯,乳白色,表面具网纹。
  幼虫蛆形,体长7-8mm,乳白而稍带浅黄色;尾节具肉质突起7对,1-2对等高,5-6对等长。
  蛹长4-5mm,红褐或黄褐色,椭圆形;腹末7对突起可辨。
  病原:
  年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长江流域冬季可见各虫态。种蝇在25℃以上条件下完成1代19天,春季均温17℃需时42天,秋季均温12-13℃则需51.6天。产卵前期初夏30-40天,晚秋40-60天。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故夏季种蝇少见。种蝇喜白天活动,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
  防治方法:
  (1)改善耕作制度。适时播种,减少低温造成的烂种;合理密植,防止田间郁闭。
  (2)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施用的基肥和饼肥必须充分腐熟,均匀深施后盖土,地面上不露粪肥,减少种蝇产卵;收获后及时深耕,可以杀死一部分越冬卵。
  (3)种子处理。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20%异柳磷,其用量一般为药剂1:水30-40:种子400-500;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拌种。亦能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4)药剂防治。
  ①加强预测预报。成虫产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时防治,通常采用诱测成虫法。诱剂配方:糖1份、醋1份、水2.5份,加少量敌百虫拌匀。诱蝇器用大碗,先放少量锯末,然后倒入诱剂加盖,每天在成蝇活动时开盖,及时检查诱杀数量,并注意添补诱杀剂,当诱器内数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1时,即为成虫盛期立即防治。
  ②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须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或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667m22-3kg拌细土25-30kg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m22.5-3kg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
  ③毒谷。每667m2用25%-50%辛硫磷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撒于种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④喷药防治。在花生播种期于成虫和低龄幼虫发生期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晶体敌百虫9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
  ⑤喷粉防治。喷撒1.5%乐果粉剂或2.5%辛硫磷粉剂、2%巴丹粉剂、2.5%敌百虫粉剂,每667m21.5-2kg。
  常用药剂辛硫磷、异柳磷、克百威、乐果、敌百虫、巴丹。
中国农药信息网
除草剂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