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696 | 回复数:1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2-4-24 12: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示农药生产企业的生存状况,破解农药产品销售不畅的困局
目前,农业部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全国有二千四百多家,各企业登记生产农药产品大同小异,销售方法也大至相同,大企业关注原药生产与出口,中小企业关注制剂与药效,营销上打点“擦边球” ,搞点概念炒作,以求打开市场销路。
由于,各企业农药产品证件与产品质量区别不大, 缺少个性化,而各企业的经营销售模式也大同小异,除了宣传炒作,就是开会促销,再加上人海战术。可惜一年下来,产品是销售了不少,但库存也容乐观,除掉业务员工资费用、除掉产品宣传推广费用,再除掉生产、财务、证件等费用,最后就剩下库存产品了。
因此,一些农药生产企业的老板为了节约工资与费用、多赚点利润,不得不做起了招聘这个文章:(一)招聘一些实习大学生到市场上去搞产品推广与宣传促销,因为实习大学生一心为了自己能尽快的掌握实践知识,不和企业计较工资待遇,而且又能能吃苦耐劳,关键是对企业没有后顾之忧,等当年销售一结束,企业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把这些实习大学生辞退了,第二年再重新招聘,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少花钱,又不留后遗症。
(二)为了快速开发市场销网络,企业不断的招聘与更换营销总监和销售经理,企业招聘营销总监和销售经理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要占有新来销总监和销售经理营销网络资源,等企业掌握其全部资源后,再找个理由把其辞退掉,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别人的网络资源就变成招聘企业自己网络资源,然后企业再把这些“搞来的”网络资作为企业老客户来分给一些新手去打理,这样企业又省下了一笔可观费用,这叫招聘连环套,凡是在农药人才(英才)招聘网上常年招聘销总监和销售经理的企业,大多如此。
众所周知,农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国外品牌产品的强势介入,国内农药企业已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由于近几年国外品牌产品强势介入,加上病虫害发生较轻,使国内农药企业农药销售不畅、市场行情低迷,很多农药生产企业已经在关门大吉的边缘。因此,也就造成一些企业老板急功近利,业务人员心气浮躁的被动局面,一些企业老板希望请能聘请到一些高人,能为其出谋划策、一年翻身,而业务人员希望企业有好产品、好政策,能让其一夜致富,在功利之心与焦虑之情双重传导下,使一些企业老板对人才的希望与苛求超越了现实,所以就造成了企业招聘不断,业务人员跳槽不停。要想解决当前农药生产企业困局与乱局,农业部应该有所作为:
【一】量低、效果一般的农药产品实行控制登记; 对那些科技含量高、效果好的农药产品按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登记,千万不能搞一哄而上、遍农业部要把农药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分开来登记生产。例如:登记生产杀虫剂的企业专门生产农药杀虫剂,登记生产杀菌剂的农药生产企业,就专门生产杀菌剂; 登记生产杀螨剂的农药企业,就专门生产杀螨剂,如此类推分类登记与生产。
【二】农业部要对国外国内农药产品供需关系进行调查,根据市场对农药产品需求最大量来安排企业分品种、分剂型来登记生产。如:登记生产“阿维菌素” 系列产品的农药企业,就专门生产“阿维菌素” 系列产品;登记生产“草甘膦” 系列产品的农药企业,就专门生产“草甘膦” 系列产品,如此类推,按照市场实际需求确定农药企业登记生产数量。
【三】农业部、发改委、农药协会,以及农业管理部门,不仅要搞好农药登记管理与生产监督,还要当好农药生产企业的红娘,通过交流沟通与合理行政干预、把农药生产企业的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实行强强联合,强弱互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实现市场网络共享。
【四】农业部对农药产品品种登记要搞好顶层设计与安排,对那些落后或即将落后的农药品种全部淘汰不给登记; 对那些技术含地开花浪,如果搞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浪,这样不仅浪费了国家农化资源,而且增加了企业市场竟争风险。
      【五】企业本身要改变过去的生产经营方式,把过去以销售为龙头的经营策略,转变到以产品技术与销售并举上来,没有好产品再好销售网络枉然。
【六】企业老板与员工要建立连带互信机制,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决不能相互利用与猜忌,由其是企业骨干不能随便让其流失。
发表于: 2012-12-5 11: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