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瓜白粉病用药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628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2-5-16 17: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瓜是裕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9 年种植面积11067 公顷,占全县播种面积的28.6%。但以白粉病为主的打瓜病害危害严重,发病率达98%。从7月中旬开始在田间点片发病,后迅速扩散蔓延,至8 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
  一、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也常受害,果实受害较少。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白色粉霉斑,不久便蔓延到叶背、叶柄甚至幼嫩的果实上, 严重时整个植株被白色粉状霉层所覆盖。后期白粉层变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小粒点,严重时整株打瓜枯死。叶片对白粉菌较敏感,感染后会很快枯死。
  二、发病条件
  1、气象条件
  白粉菌在饱合空气湿度下产孢,孢子萌发最好,但在水膜中孢子不能萌发。散射光有利于分生孢子存活和萌发,故在荫蔽之处常发生较重。18℃左右的凉爽气温,相对湿度高但叶面上不出现水滴或水膜,以及低光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在5℃以下和25℃以上停止发展,持续降雨不利于此病发生。
  2、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株间湿度大,植株长势弱,均有利于白粉病发生。
  三、发病原因
  1、温度
  2009 年5~8 月总体气温较历年同期偏低,苗期时间长,植株生长缓慢,抗病能力弱。
  2、湿度
  打瓜进入开花坐果期,水肥条件好,蔓多叶茂,田间密蔽程度明显提高,湿度大,通透性不良,期间又以阴云天气为主,田间的温、湿度条件适合病害的滋生蔓延,而此阶段植株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是打瓜抗病最弱的时期。
  四、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
  在田间及时追施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保持植株通风透光良好,田间灌水要适量。
  2、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倒茬,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 年以上的轮作,减少病菌,减轻打瓜病害的发生。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杀菌剂三唑酮、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等进行药剂拌种,以减轻打瓜苗期病害的发生。瓜子
  4、药剂防治
  打瓜坐果期前后为易发病期,在田间未发病时,提早使用百菌清、乙嘧酚、醚菌酯等药剂进行预防;田间发病初期,选择氟硅唑、丙环唑、己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连续防治2~4 次,7~10 天1次,有效控制病害。合理轮换用药,科学防治。忌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类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选择在无风无雨的早晚时段进行田间防治作业,667米2 用水量不少于30 千克,喷药均匀透彻。

农药第一网http://www.nongyao001.com
农药商城http://www.nongyao78.com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