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9202 | 回复数:12
关于戊唑醇的水乳剂,市面上认识比较混乱,25%戊唑醇的水乳剂,从拜耳第一家做出来是无色透明以来,市场就一直把这个产品定性为无色,其实这个无色的产品真实面目是含水乳油,由于戊唑醇在弱极性溶剂里溶解性较差,而在极性溶剂里溶解较好(比如DMF,葵酰胺等),因此这个产品里绝大部分是极性溶剂,而水分只有3%左右,而且乳化剂用量很大,因而这个产品连微乳都谈不上,充其量只是个含水乳油,而据冷阳教授最近在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的报告来看,DMF,DMSO 和甲苯已经禁用,就连甲醇也限用,不然产品登记很难过关,显然25%戊唑醇水乳剂再象以前那样做是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笔者曾经受人委托开发过一个12.5戊唑醇水乳剂,这个产品是按照常规思路来做的,名副其实的水乳剂,但是为了溶解戊唑醇,也使用了不少的溶剂,由此导致成本较高,显然戊唑醇做水乳剂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事实上戊唑醇做SC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成本既低,又环保, 表面看起来药效不及前面所谓的水乳,但是这只是国内开发SC思路局限所致,据了解,国外基本上不会做高含量SC,而是在低含量SC留下的充裕空间里考虑怎样发挥药效,这才是重点. 戊唑醇水乳剂只是国内在剂型选择上一哄而上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诸如吡虫啉,啶虫咪,甲维盐等等类似溶解性相似品种,都有人跟风做水乳剂或者乳油, 这无疑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水性制剂的名号,而仍然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甚至极性溶剂,这显然并非当初国家提倡发展水基制剂的初衷,而为什么这类做法不乏市场呢?归根到底还是监管缺失,市场混乱,而我们的农民朋友本身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农药大都缺乏深入了解,只能听经销商忽悠. 忽然想起前一段时间看到国内有人在开发康宽(氯虫苯甲酰胺)乳油,不由得不佩服,好好的一个药,整个儿被整变了样,康宽也是很难溶解,做乳油显然也是偷着卖,而原来的SC本来是很好的剂型,而现在还有人去缘木求鱼,等到康宽专利到期,这个药在中国也要基本判死刑了. 很多时候农药给人们留下又毒又臭的印象,其原因我想看了以上的分析,也应该有个数,任何东西本身没有定性,而是使用它的对象给它定了性,就象一把刀,它本身并不一定就是凶器,使用得当就是正义,用在暴徒手中就是凶器,农药也是这样,关键看怎么用,是谁来用,如果我们国家对农药监管到位的话,如果真的为了农药的长远健康发展着想,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取消某些品种不合理的剂型,加强监管和处罚,真正把发展环境友好型制剂落到实处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