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营销之二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612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2-6-8 10: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货必须真,价未必实
  商人们常常宣扬自己“货真价实”。但是,“货真”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但“价实”却不可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具有很大的弹性。商人们赚钱,靠的就是“价不实”。
  追求“价实”非常简单,厂家生产成本多少卖多少就是了!经销网点啥价进啥价卖就行了!但是,厂家愿意这样干吗?经销网点愿意这样干吗?恐怕没有一个愿意这样干!没有一个愿意无私到干赔本生意。有些网点经营尿素,卖得比进价还低。可他那是为了搭销复合肥啊。
  “价不实”并不违背商业道德。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市场就是价格的起伏来调节的,如果价格一成不变,那么就起不到调节市场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可高可低的,是存在地区差的,没有了价格的浮动,没有价格的地区差别,还搞什么市场经济?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控制定价权,生产化肥还是要加利润的,也存在价格差的问题。
  我大家举个例子:你是卖酱油的。人家来买酱油,你给人家的酱油里掺了水,就是坑人,就违背商业道德。至于说,别人的酱油卖一毛,你卖1.5毛,这并不违背商业道德。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例下,价格是不确定的,是随行就市,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
  街上卖衣服的,同样的衣服,这个摊卖100元,哪个摊卖150元;同一个摊,同样的衣服,今天买200元,明天卖260元。大家都觉得很正常。
  我们经销化肥的,大多数是农民;就是那些不是农民的人,往上数三代,也大都是农民。农民不容易啊,坑农民是坏良的事,是违背商业道德的。所以,卖化肥,必须“货真”,却不能简单地追求“价实”。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坑农民。
  造假卖假,当然是坑农民。
  但是,不坑农民就意味意味着不赚农民的钱吗?
  在商言商,经商就是为了赚钱。你说你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为农民着想,无私地帮助农民。我说,你是扯蛋。
  农民卖粮食不是也想多卖点钱吗?即然农民都想多赚点钱,我们卖化肥的为什么就不能多赚点钱。难道我化肥行业是慈善总会吗?
  所以,同情农民是一回事,经商赚钱是另一回事。同情农民,你就不要制假、售假;经商,你就得逐利,而且要追逐更高的利润。
  为了农民,更是为了自己。为了农民,也得赚钱,而且还要赚得更多。要不,你把化肥卖得一分利润没有,饿别人的肚子,还是饿你的肚子?农民因为你没赚到钱而可怜你吗?农民卖粮食时,会因为你是卖化肥的而少收钱吗?
  在目前复合肥市场非常混乱,假货横行的条件下,能做到“货真”已经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家厂了。你说,是让农民少花20元买袋不含氮、不含钾、不含磷的假化肥好,还是让农民多花10元钱买袋一点养分都不缺的真复肥好呢?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坚持两项原则。第一是,打死不造假、卖假;第二是,我必须赚更多的利润。赚钱和为农民服务是统一。赚不到钱,你靠什么为农民服务?你都饿死了,还空喊为了别人,有什么用?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逐利本身没有任何罪过。任何商人都不会拒绝高额利润,只要不违法,你的逐利行为都是充许的。
  将产品价格卖得高,是你的本事。你能将一根牙签卖到1亿元,恰恰说明你有能力。只不过卖牙签的过程中,你要声明你卖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牙签,而不是其他东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法律没有禁止你这样做,你没有违法。
  ●1+1=2,正确,但缺少实用价值
  价格是怎样确定的?
  马克思的经济原理说,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对于搞营销的代理商和网点来说,这道理正确,但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1+1=2,正确不正确呢?正确!但对你生活有多少实用价值呢。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是从宏观方面的来论述的。你卖化肥多赚钱,是一个微观的问题;你必须在具体的手段上下功夫,在“微观”上挣钱。
  也就是说,经营化肥时,你必须知道其他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比如:营销手段,农民的消费心理等。
  ○价低不一定多卖货
  商品降价会扩大销量。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道理,大家都懂,也都能接受。但是,有一般就有个别。特别是近几年,所谓的“个别现象”越来越多。
  我做代理时,价格都比别人、别的地区高,销量也比别人大。后来,我建厂后,销售自己的产品,也始终走高价位路线。
  我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试验:
  公司招进一个销售人员,我把他放到基层锻炼――就是让他们搞流动销售。同的产品,同样的包装,我让小A在他的区域里卖125元袋,小B在他的区域里卖120元袋,小C小他的区域里卖115元袋。同时,我还给小C一个特殊政策:别人不可降价;他可以降,甚至以成本价出售。
  第一个季节下来,小A销售了30吨;小B销售了21吨;小C只销售了8吨。其中,小A偷着将每袋化肥价格涨了10元,变成135;小B按公司规定的价格120元出售;小C的价格则降了10元。
  第二个季节,我将销售价格顺序倒过来,就是让小C卖得价格最高;小A卖得最低,并且禁令小A不准偷着涨价;小B的价格则在中间。这一季节的销量排序是这样的:价格中等的小B销量第一;价格最高的小C销售第二;价格最低的小A销量最少。
   
  我承认,这个实验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但是,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目前复合肥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下,价格并不是竞争的绝对制胜手段。价格低并不完全意味着产品有竞争力。
  其中的道理的很简单,复合肥市场假货充斥,人们在偏爱“廉价”的同时,还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巧妙利用人们对“质优价高”的心理,你也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价格无谓高低,关键是找准销售对象
  价格无谓高低,首先是要有限制条件的,就是在人们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价格无所谓高价。超出这个范围的质疑,就是“钻牛角尖
  打个比方,一个馒头,卖两毛有人要,卖三毛也有人要,甚至卖五毛也有人要。但是,你非卖1个亿,这就是胡闹了。
  无什么说,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无所谓高低呢?
  因为从宏观上说,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就是你卖化肥,农民买化肥的的过程中,价格往往是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决定的。
  三个农民来买化肥,一样的化肥,这个觉得150元值,那个觉得120元值,第三个觉得100元都不值。现在,你的同样的化肥,在三个农民心里,就有三个价格。
  对于觉得150元值的农民,你卖125元袋,他会买你的化肥;对于觉得120元值的农民,他可以考虑。对于觉得100元都不值的农民,他绝对不会要。
  所以,你给产品定价时,除了“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外,找准自己的销售对象非常重要。
  找准了自己的销售对象,你的价格就能高点,利润也高点。找不准销对象,价格低了,也没有人要。
  农民对化肥价格的收理承受能力,是可以通过营销手段来影响的。这要求你拥有一定的销售技巧。
  这几年,我一直在做“密销市场”,就是找准销售对象,通过营销手段提高农民对价格的收理承受能力。
  我们公司针对种蔬菜果瓜的农民,推出了含硝态氮的肥料,价格定得高一点,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很多地方,全村都是用我们的肥料,销量很大,利润也很可观。
  为什么这样?
  因为,种蔬菜果瓜,要比种粮食利润高,种蔬菜果瓜的农民本身对化肥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高。
  在我们的“密销市场”内,含硝态氮的其他品牌复合肥也很多,就是卖不过我们。是他们的质量不如我们吗?
  不是的!是因为他们缺乏营销技巧。
  他们把所有的农民都当成销售对象,不管蔬菜果瓜,还是粮食、棉花。这样,就缺乏针对性,把硝态氮的独特性淹没掉了。
  事实上,大家在生活中,往往遇到这样的人:他什么都会点,却什么都不精通。在小范围内,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人们不会牢牢记住他。还有一些人,他就一招鲜,却能更多人牢牢记住他的名子。
  在“密销市场”上,我们始终在大声喊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时时加深农民的印象。
  一些种粮食的农民到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是不卖的,并给他们解释“这种产品用在粮食上不好,价格又高,不划算”。表面上,这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而事实上,却是在强调它在蔬菜瓜果上的好处。
  现在,很多地方,一提硝态氮,农民就想到我们的品牌。其他一些品牌的复合肥虽然也是硝态氮,但在农民的心理中却无形中排除掉了。
  ○量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利
  化肥本身是个“量大而利薄”的行业。由于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薄利多销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薄利多销”本身不错。不过,有时候,大家要转变观念,不要迷信“薄利多销”。
  我的观点是:量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利。
  当然了,这也是要有前提条件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你销售量零,当然不会有利润。
  大家要知道,“薄利多销”本身是为了多销吗?
  不是!
  “薄利多销”并不是为了多销。它是以“薄利”为手段,扩大销售量,从而提高整体利润。
  “薄利”只是一种实现提高整体利润的手段。那么,它就是一种工具。凡是工具的东西,都具有可选择性。用手工锯放倒一棵树,比用斧子砍快;用电锯比用手工锯快。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