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兔子精 于 2012-7-16 10:47 编辑 浅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关于“土地托管”模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 注明:本文主要内容写于2008年,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现状 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现状是众所周知的,但其核心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虽具备集约化耕作的基本硬件条件,但仍是分散耕作的小农生产模式,因而生产效率低下,并存在相当的浪费、污染与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产粮地区的主要农活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只是在分散着干没有实现集约化耕作而已。因而,从硬件条件看,我国开展集约化耕作所需的技术与机械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我们也有实力能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目前我们之所以在技术与机械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其根源是缺乏需求拉动,即农民对于此缺乏需求,而并不是我们在技术上突破不了)。 由于没有实现集约耕作,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机械、土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一系列的浪费现象,并且由于化肥、农药等的过量使用还产生了农村地区的面源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等其它系列问题。 2、种地不赚钱,因而农民对种地不感兴趣,农村青壮年已基本不种地,而是由老人和妇女在应付差事。 我国只有18亿亩耕地,却有9亿多农民,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在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人均2亩左右的耕地面积解决农民自己家庭的吃饭问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要靠种地致富却是万万不能的(种经济作物致富只能是很少一部分农民的事),所以农民对种地已不感兴趣。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青壮年都已经基本不再种地,地里的农活大都是由“3860部队”(妇女和老人)在应付差事。 3、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相关农资产品得不到有效推广应用,因而粮食产量得不到持续地有效提高,未来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的潜在威胁。 凡是搞农业的人全都知道,目前在我国有太多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农资产品得不到有效地推广应用,许多人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所造成的。这种观点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我们在这里可以断言,即使是我们把这个体系再重新建立起来,其所起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根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就目前来看,产生农技推广难这一问题的核心原因有三个:一是,有限的农技推广人员面对的是缺乏组织的海量的农民,让他们搞农技推广就像是把几块小石子扔进汪洋大海之中,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来;二是,农民因为种地不赚钱而失去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关注的积极性;三是,农民对此“感不起”兴趣,农民要想让土地每亩增产一两百斤的投入和产出不划算——农民就那么几亩地,每亩地增产一两百斤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但投入呢?种地是个系统而复杂的生产过程,而不是个简单的消费过程,其中要涉及到种子、化肥、农药、地膜、植保器械、耕作机械、灌溉机械与设施等产品、设备与设施,要涉及到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等农业技术知识,要试验、要观察、要比较、要检测、要化验等等。而且,受历史原因影响,我们的许多农民都是“大老粗”,让他们学习掌握新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技术和新产品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粮食产量就不能得到有效地持续提高。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肉、蛋、奶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因而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粮食生产不能跟上这一发展步伐,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我们的粮食安全就会真的有可能出现大问题。 4、我国的农业生产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外资本威胁。 随着国外资本对中国农资生产行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不断渗透,中国的农业安全问题也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虽然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国家的相当重视,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但却都不能从系统上根本解决问题。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