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浇水施肥防芸豆红根:根部病害(如菌核病、立枯病、炭疽病等)会使芸豆根系变红且腐烂,但春茬芸豆发生红根多为肥水不当造成的,常表现为根量少、根尖变褐色。因而,管理上一定要严把肥水关。可将春节过后的肥水管理分段进行: (1)温度仍然较低阶段:切莫大水浇灌,以防地温下降幅度过大而造成伤根或沤根。此期仍然要采用冬季“浇小沟、浇小水”的方法进行,并且肥料应以促根的优质生物菌肥为主。 (2)温度回升阶段:为确保芸豆大量开花结荚所需的营养,应加大肥料用量,但仍然不能全部使用化学肥料,特别是大量的氮肥。可用生物菌肥配合化肥一起冲施。 (3)温度升高后:可适当加大用水用肥量,可用海藻肥或硫酸钾复合肥25~30公斤/亩进行冲施。 需要指出的是:生物菌肥虽营养少,但可以扩大根系吸收营养的范围、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又可预防病害;而在冲化学肥料时,不宜冲高氮肥或高钾肥,因为高氮肥易造成植株徒长,高钾肥易使豆荚鼓粒。 二、调控棚温防芸豆落花 目前天气变化频繁,忽冷忽热,建议菜农提早做好棚室温度调控,避免棚温过高或过低,影响芸豆开花坐荚。生产中,棚温调控可把握如下原则: 开花前:控制棚温白天在23℃~28℃,保持较高温度,促进茎蔓发育。初花期:可控制棚温白天在20℃~24℃,不能超过24℃,以防止温度过高造成芸豆花芽分化不良而落花。结荚期:可提高棚温,白天控制在25℃~30℃,以利于果实和茎蔓生长。 另外,如果白天棚温超过30℃,夜间温度降不下来,昼夜温差小于10℃,那么白天制造的光合产物多用于茎蔓生长,而植株体内积累的营养较少,花器官发育所需营养不足,同样会出现拔节长、茎蔓细、花少或花小等情况,提醒菜农注意加强调控。 有句俗话说得好,“打了春,莫欢喜,还有40天的冷天气”。因此,菜农还应做好应对低温天气的准备。菜农可叶面喷施甲壳素系列产品,抗冻防寒,防止落花落荚。连阴天转晴后,不要拉草苫过猛,避免芸豆植株发生急性萎蔫,建议上午十点前选择拉花苫,而后再全棚拉起。 三、巧法整枝控芸豆旺长 有不少菜农向笔者反映,由于忽视了控棵,结果两三天的功夫,整棚芸豆出现了拔节旺长的情况,有的拔节超过50厘米,茎蔓仅五六片叶(复叶)就窜到了吊蔓的钢丝高度。如此一来,几乎没有形成有效的花荚,大大影响了芸豆前期产量。采取扭蔓整枝的方法很好地调整了芸豆长势,推荐大家一试。 扭蔓方法:在芸豆茎蔓长到1.5米高时,在其茎蔓生长点下40厘米处,下弯茎蔓盘圈。注意一开始选择盘圈的茎节不可过低,以免导致茎蔓长势太弱。盘圈的直径为13~18厘米较合适。盘圈个数依植株长势而定,长势稍旺的植株可盘圈两三个;长势过旺的植株除在主蔓上盘圈外,侧蔓也可盘圈,一般每株盘圈四五个即可。 另外,当前多数菜农的芸豆到了后期呈伞状。到了中后期,虽然植株上层结荚很多,但是其中下层较为郁闭,通风透光不良,落花落荚严重,产量降低。 在此,建议大家,调整整枝方法:当植株长到离上部钢丝20厘米左右,主蔓有6~7片叶时,就将芸豆打头,利用萌发的侧蔓结荚。植株整成立柱形结构后,还应注意防止侧枝生长到钢丝之上时,在水平方向爬蔓,形成郁闭。到了结荚盛期,植株萌发的侧枝较多,单个打头费工费时,可以用一块60厘米长的竹竿将钢丝顶部新萌发的侧枝水平打去,对于垂直方向的侧枝也用小竹竿打去,保持植株的柱形结构,使植株在垂直方向见光多,促进植株整体的花芽分化,这样才可为取得总体的高产打好基础。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