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蔬菜霜霉病特效药--50%氯溴异氰尿酸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652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2-10-29 16: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2559574993 于 2012-10-30 16:08 编辑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病症状况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 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问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
侵染循环
霜霉菌主要有2个类型:①局部性的侵染。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②系统侵染。卵孢子从植物的芽鞘侵入后,菌丝随寄主生长点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状,病害流行速度较慢,如谷子白发病。
霜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如谷子白发病),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茎、芽(如葡萄霜霉病)或种子内越冬(如白菜霜霉病),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长季由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中国南方温湿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周年进行侵染。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防治方法
一、 物理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
二、 使用技术方法:轻微发病时,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20克一袋兑15公斤水均匀喷雾。用于蔬菜、瓜果、经济作物上的病害,稀释800-1000倍喷雾。对作物的细菌、真菌、病毒具有强烈的杀灭、内吸和保护双重功能, 该药喷施在作物表面能慢慢地释放ClBr,形成次氯酸(HOCl)和溴酸 (HOBr)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不仅有强烈的预防和杀灭细菌、真菌及病毒的能力,而且有促进作物营养生长等作用。
详情可咨询:18903860377    QQ在线:2559574993
 农资信息 160812ujd34dmd6rdj2lu9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