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新肥料前景最被看好 [复制链接]

二维码
发表于: 2012-11-11 13: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发达国家复合(混)肥料中氮、磷、钾养分消费量占到总量的70%-80%,而中国只有30%。因此,未来我国肥料产业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实施‘质量替代数量’战略,而再不是继续大幅提高施肥量。”日前,“第五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业内专家对我国肥料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研究员分析,2011年,我国化肥产量已达6027万吨(折纯),占到世界化肥消费量的34%,目前我国氮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其中很多是盲目施肥浪费所致。化肥大量施用随之而来的恶果也正在显现,同时土壤有效肥力的降低迫使很多农民又不得不继续大量施用化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我国肥料产业的发展必须实施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化肥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力争化肥供应量控制在5000万吨以内。

发展新型肥料是实现该战略的有效途径。而在众多的新型肥料中,业内专家认为,缓释肥料、增效尿素及水溶性肥料三大类的产品最具发展前景。因为缓释肥料能延长肥效,提高利用率;增效尿素在提高氮的利用率同时,还能给作物提供其他养分以达到增产效果;而水溶肥则是适应未来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能节肥省工。

      在化肥进入中国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指导肥料研发、生产、管理、推广和应用的理论基础是“等养分等效”的观点。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无论是科研教学、法规标准、登记管理、产品标识还是推广使用关注的主要是养分含量,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配比。“未来肥料发展和植物营养研究的重点不仅要关注养分含量,更要重视养分形态及其科学搭配,同时要研究不同养分形态的相互转化以及助剂的应用对作物营养吸收、转化和肥料利用率提升的作用。在新理论指导下,中国肥料和植物营养的研发领域将有更多的新课题,生产领域将有更多的新产品,市场将更加繁荣,施肥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农化服务将更加细致,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事业将迎来其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近年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中微量元素肥、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因其良好的增产效果正在为更多的农民所接受,新型肥料在传统肥料过剩的形势下,已成为肥料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六大问题:对大化肥进行改性增效,重点解决氮、磷、钾肥利用率低的问题;土壤生态平衡的矫正,解决过分依赖化学肥料、追求高产、盛行连作,大量用药,导致土壤生态平衡和养分平衡出现问题;发展生物类肥料、功能肥料等新品种,矫正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平衡,减轻病虫害发生;发挥土壤调理剂作用,对污染退化土壤进行功能恢复,解决农田污染严重问题;开发高效活性液体肥料,促进生长、矫正中微量元素缺乏、改善品质、提高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等产量;我国在2005年以前缓控释肥总量不过3万~5万吨,2007年约为35万吨左右,而目前产量已超过100万吨,约占世界缓控释肥总产量的1/2。为什么在中国发展这么快?这与我国缓控释肥企业成功将生产成本降下来分不开,使得原本在国外用于花卉草坪的高端肥,在我国成为农民都能用得起的大田粮食作物肥料。缓控释肥后,新型肥料下一个热点在哪儿?专家们一致认为,水溶性肥料正处于从少量叶面喷施等辅助性肥料向批量化大田应用主要肥料转变的关键时期,水溶性肥料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最具发展潜力的肥料类型。目前国家正在西北和东北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新疆计划发展2700万亩膜下滴灌,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计划发展3800万亩节水灌溉,华北和南方地区已在进行灌溉施肥技术推广。专家预计,现在用肥总量的近一半都将通过微灌系统施用。因此,适用于微灌系统的水溶性肥料市场前景无限广阔。据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刘红芳主任介绍,目前各类水溶肥料有效登记证数量已超过4000家,企业申报登记热情不减。
      我国目前主要的液体肥料品种为液体叶面肥料及冲施肥,清液肥料、悬浮液肥料的生产基本是空白。在液体肥料的快速发展阶段,以氮溶液为代表的液体氮肥和以聚磷酸铵为代表的液体复混肥料将被广泛采用。氮溶液可以作为基础液肥,加入液氨、磷酸一铵、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制备多元浓缩清液肥料和悬浮液。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认为,当前发展水溶性肥料的主要任务是:

1.建立聚磷酸铵及氮溶液的生产工厂,提供基础原料;
2.建立生产清液或悬浮型的液体肥料工厂,建立配送体系;
3.制定液体肥料的技术标准等。 以作物健康为核心,以帮助客户扩大资源、持续获利,帮助农户增产增收,销售战线从店面转移到田间和农户中间,把解决农户问题作为推广销售的终极目标,实现多赢的局面。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