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3235 | 回复数:0
众所周知,马铃薯是一种无性繁殖作物,存在病毒性品种退化问题,退化之后再种,会导致大幅度减产。种植马铃薯,要想持续夺高产,一方面要不断培育新品种,促进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规程,否则无法挖掘出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要夺高产,二者一个也不能少。 以马铃薯研究在国内负有盛名的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对马铃薯的高产研究再结硕果,该所科研人员主持完成的一个课题,同步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这个课题名叫“二季作马铃薯高产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日前通过了专家组鉴定。该项目的科研人员选育出了4个马铃薯新品种,又制定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马铃薯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主持人王培伦研究员告诉记者,“这个课题是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省良种工程等经费支持下完成的,总共选育出了4个新品种,即双丰5号、双丰6号、春秋7号和春秋8号,新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6.7%~49.4%。上述4个品种各有特色,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消费需求,其中,双丰5号产量高,适宜鲜食;双丰6号淀粉和干物质含量高,适宜炸片加工;春秋8号早熟,适合间作套种栽培。” 这个课题系统的创新亮点在于,研究了二季作地区品种育种和栽培技术,首次提出了杂交实生籽适宜播种期,解决了杂交实生籽当年播种不发芽的技术难题;创新了实生薯疮痂病抗性简易快速筛选技术,加快了品种选育进程。研究明确了脱毒种薯病毒再侵染及其在植株体内的运转规律、早春蚜虫发生时期和迁飞变化规律;发明了茎尖培养无愈伤成苗技术,达到了年产脱毒微型薯500万粒的繁育能力。 王培伦率领的科研人员集成了马铃薯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了二季作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高产创建和大面积推广都取得了不凡业绩:2011年,在肥城高产创建试验中,创造了亩产6534.9公斤的二季作地区新记录;项目实施期间累计推广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1750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3.45亿元。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