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帮棉农套期保值,却遭遇集体违约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536 | 回复数:0

通过中国农资联盟认证的首席技术专家,拥有良好的植保技术以及职业口碑。 发表于: 2012-12-18 14: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眼下,各地棉花市场进入交易旺季,但菏泽棉花贸易企业弘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仍未与农户进行棉花期货方面的合作。从那之后,曾作为郑州商品交易所“市场功能点基地”的弘一实业,暂停了引导农民利用期货市场避险保值的尝试。



 三农关注 01_0025
  12月7日,在无棣县西小王乡棉花交易市场,棉花叉车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随着冬闲期的到来,棉花市场又到了交易的高峰期。据悉,该交易市场一天可交易棉花2000多吨。   (初宝瑞 摄)


  眼下,各地棉花市场进入交易旺季,但菏泽棉花贸易企业弘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仍未与农户进行棉花期货方面的合作。2010年,该公司与种棉大户合作,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最终以农户全部违约而收场。

  菏泽棉花贸易企业弘一实业,至今认为,那次帮农民套期保值“不算失败”。

初衷:
让期货帮农民卖好价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挫。2008年和2009年两个“棉花年度”(当年9月至次年9月),棉花价格一直在低谷徘徊,农民种棉收益大幅下降,种棉意愿持续走弱,植棉面积不断萎缩。
  而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农民在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前,就能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在期货市场先行卖出合约。待作物收获,农民在现货市场卖出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买入合约,对冲平仓。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中,当合约临近最后交割日时,期货和现货价格趋于一致。若价格走低,在期货市场的收益,与在现货市场的损失相抵。因此,通过这种“先卖后买”、被称为“套期保值”的反向对冲交易,农户可以锁定利润,规避价格下跌风险。

挫折:
价格上涨农户违约

  弘一实业总经理张国强,正是想通过合同的形式,给农民一个合适的价格,然后以自身贸易企业的名义,进行套期保值的操作。对农民来说,尽管不太可能获得一个太高的价格,但是能避免以惨淡的价格赔钱。
  2010年的4至5月,正是鲁西南棉花播种的时候。弘一实业与巨野和曹县的20多位种棉大户谈妥了收购意向,约定在当年秋季收购,籽棉价格定在每斤4.2元。“这个价格,对农民来说,算比较理想的了,比当时的现货价格还高2毛。”张国强说。同时,弘一实业在期货市场做了一部分卖出保值。
  到了8月,期现货市场价格还是一潭死水;但到了9月,期现货市场的上涨苗头出现,到后期甚至一天一个价,籽棉价格一度涨到了每斤5元。
  看到价格上涨,农户们给张国强打电话,以种种理由取消了当时的约定。而涨价正是张国强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为这意味着期货市场的亏损,但原本指望挣钱的现货市场却又无法以约定的低价收购足够的籽棉。“如果没有现货可供交割,风险太大。”张国强说。
  面对农民的反悔,张国强没有任何强制措施保证履约,这次尝试宣告失败。

反思:
时机尚不成熟

  转入2011年,毁约的农户们吃了大苦头。这一年,棉花价格重新走低,但这时却没有机会通过期货市场避险了。两年间一涨一跌,让农民们体会到了市场的凶险,也认识到契约意识的重要性,而这正是张国强认为本次尝试并不算失败的原因。这轮大起大落之后,棉农们都愿意与弘一实业签订合同。但由于市场原因,弘一实业并未进行套期保值。
  对张国强来说,拉着农民进行套期保值,最大的风险来自违约风险,尤其担忧涨价。他也曾和当地政府沟通过,协调督促履约,例如在补贴发放方面进行协调。但出于“维稳”等考虑,政府不愿参与其中。
  让农民“先卖后买”,问题不仅来自履约意识弱的农户,还来自更宏观的市场环境。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自然风险无法保证完全履约;不成熟的国内期货市场,不能保证期现货价格的统一;国家收储棉花、经济出现疲态,导致企业主动收缩,没有动力去操作。
  从那之后,曾作为郑州商品交易所“市场功能点基地”的弘一实业,暂停了引导农民利用期货市场避险保值的尝试。

农民离期货市场有多远 我省尚无农户期货保值成功

  弘一实业和农民合作开展套期保值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责任似乎主要甚至完全在农民这一方。但公司总经理张国强对此完全理解:“不能怪他们,要尊重这样的现实。” 
  据了解,目前在山东,尚未发现农户利用期货市场保值成功的案例。显然,农民和农业的现状,与期货这一本该能为三农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存在着不小差距。
不合格的“玩家”
  “我对农户参与期货市场不乐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说,“我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很少,难以承受风险。一旦约定的价格不利于自己,很容易导致毁约。通过合同关系,将企业和农民捆绑起来,毁约的概率极高。”这点已被弘一实业的经历所验证。
  成立合作社,是另一种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方式。黑龙江有成功案例。但一位从事棉花期货多年的期货公司经理邹晓虎(化名)仍然担忧:“虽然合作社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但当现货价格有了一定的诱惑力时,合作社还无法强制农户履约。”
专业知识令人却步
  张国强告诉记者:“目前确实有农民参与其中,但套期保值操作起来,要比理论上的例子复杂得多。”邹晓虎说:“即便有一个代表获得了农民的授权,能够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也不一定能够成功。不是所有时刻都适合操作,在一个错误的时机,以一个正确的价格进入了一个正确市场,也很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并非所有作物都合适
  目前,我国的期货市场有如下主要农产品合约进行交易:大豆、玉米、小麦、棉花、菜籽油、早籼稻。这些农产品中,只有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类,在山东的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国家已对小麦和玉米收储多年,农民不会亏本。
  过去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棉花,在山东多数地区沦为兼业,农民参与套期保值的大环境不适合。邹晓虎分析说:山东同一个县种什么的都有,不像东北种大豆或者广西种甘蔗,具有规模效应;这样的种植结构,直接降低了农民直接参与套期保值的可能性。
  由于国家收储制度的完善和务工收入的提高,这些大宗农产品的价格风险不断降低;反而是葱、姜、蒜、水果等,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更需要期货发挥功能。与此相适应,作为期货市场补充的电子盘一度红火。“电子盘和期货市场的作用是一样的,可以用它来避险。”邹晓虎说,但因为违规操作,电子盘已成明日黄花。本报记者 花宇

                       农民与期货“联姻”缺少动力 

  在期货界,“服务实体经济”是一句喊了多年的响亮口号。但现实是,期货服务农业和农民还远远不够,只是有一些农产品贸易、加工企业逐渐参与其中。
  一个个虚拟数字的背后,本该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而不是某些机构和散户参与的金钱游戏。仔细审视期货市场,才发现其实它离公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的发育成熟,以及拥抱实体经济的真正热情,是让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惟一路径。

      和美国农场主比比
  在对期货市场的利用方面,不得不提美国农民。在期货市场的发源地,美国的大农场主们不得不和期货市场打交道。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农场主们已经离不开这个避险的主要工具。
  据某期货公司经理邹晓虎(化名)介绍,农场主的投资很少来自自有资金,绝大多数都来自银行信贷。但银行放贷,会要求农场主在播种之前就要做出套期保值。资料显示,美国约8%的大农场主直接参与粮食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大多数中小农业生产者通过各种合作社在市场中实现自我保护,企业不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做期货套期保值的同时,还可反向操作买入期权。所谓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力。如果看涨,可在买入合约后,买入“看涨期权”,若确实价格上涨,可以行权,购入合约;若价格下跌,可以放弃权利,损失的只是购买权力的少量权利金。反之,还有“看跌期权”。有了期权市场,农场主的风险进一步下降。
  因为同时涉足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在面对市场波动风险时,美国农场主能够将风险转嫁到金融市场上。
    市场投机性过强
  但我国期货市场发育远远落后。这种发育不足,不仅体现在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缺失,更体现在市场过强的投机性。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则毫不客气地称我国的期货市场为“赌场”。邹晓虎的客户中,不乏一些从事棉花贸易多年的老手,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期货作为一种投机手段,而不是避险工具。“这些人太相信自己的经验,认为行情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他们吃的亏还不够。”邹晓虎说,“这导致我国期货市场有个特色:投资者做多的多,但做空的少,这就是因为期货未能与现货市场结合,手里没货,在实在不能平仓时又没法交割。但国际上有些对冲基金,都有一定的现货储备。”
  对比国外运营了百余年的一些大粮商,他们即便在一吨棉花只有10元利润时,也会谨慎地进行套期保值;而这点利润,在国内棉花期货交易者眼中,是微不足道的。弘一实业总经理张国强说:“期货更多的是防守工具,要是完全当进攻武器,很容易伤着自己。很多贸易企业和加工企业的老板,当初进场时都是想做保值,但渐渐就急功近利,放弃了与现货市场的结合。”
  正因为期货与现货市场结合程度不高,现货和期货价格在临近交割日时相悖理的情况,屡有出现。过大的基差(期现货的价差),既削弱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加大了套期保值的难度。
    “期现”结合缺乏推力
  无论是农户还是期货市场,都缺乏“联姻”的动力,缺少一个真正有热情来推动的力量。
  对农户来说,绝大多数人对期货市场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在山东,多样化的种植结构和发达的工商业,导致农民对小麦、玉米、棉花的避险意愿不强,而针对个别经济作物的电子盘又无法正确发挥功能。即便有了入市意愿,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组织化水平,提高履约率,取得市场信任,也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在市场的另一面,尽管很多人能够认识现货市场对于期货市场的重要性,但在短期内,却缺乏利益驱动。对期货公司来说,利润主要来自手续费,并不指望从期现结合中获得什么利益;对交易所来说,尽管有一些扶持措施,例如郑州商品交易所设立的“面基地”和“点基地”,但更多的是服务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给农民的利益还是太少。
  而在政府层面,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重要性的少之又少。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曾在2010年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鲁金办发【2010】12号)。邹晓虎告诉记者,这是在他印象中,惟一一个对此发声的政府部门。但他在和某些县级金融办的接触中,却发现很多人不了解期货市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份文件。


黄杰兰QQ510704014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