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最早迈入中国应该是在2005年,所以在最早迈入水溶肥行业的有8年之久了,在这8年之中,出现了水溶肥行业的许多精英们,他们不断地观察着、不断总结着、不断预测着、并不断祝福着水溶肥的市场与发展。但是,不管是市场的推进,还是人为的努力,水溶肥的兴起时代已经大驾光临: 水溶肥之企业发展: 水溶肥真正开始在国内蓬勃发展始于2007年,到目前为止国家有800多家水溶肥生产企业在农业部备案,主要有大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植酸水溶肥、有机水溶肥等。叶面肥可谓之是水溶肥的前身,但是这个非常好的产品却没有很好的发展壮大起来,原因在于生产者的良心与觉悟确实太差了!水溶肥名称的前身是冲施肥,这个产品最早应该是一些复合肥企业利用颗粒筛分下来的粉料直接包装而成的一个偷懒的产品,殊不知,在市场上居然还就有人偏好于这样产品的使用。这样一来,就给那些剑走偏锋的农资人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了,所以这个冲施肥逐渐在基层的小型生产企业蔓延开去了。以后的复合肥企业跟进都是大家明白的情况了。 国内规模目前较大的的水溶肥生产厂家有: 湖北宜昌欣龙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国内最早生产化学合成水溶肥的)、 陕西巨川富万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 武汉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萌帮水溶肥料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专业生产水溶肥的企业)、 南京加农和信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四川绵阳联创化工有限公司(国内目前在生产化学合成水溶肥的唯一企业)、 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苏贝尔作物营养有限公司、 四川什邡安达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水溶肥之标准发展: 因为水溶肥代表着新兴行业的产品,需要全新标准来约束和规划。然而这套水溶肥行业标准却“千呼万唤迟迟没有真正制定出来”。但是,没有真正出来并不代表着没有在这方面努力,现在有两套不算真正“水溶肥”的方案。一套化工水溶肥行业的标准,一套是农业水溶肥行业的标准。将固液水溶肥的水不溶物比例降至0.5%,此为化工行标与农业行标最大不同之处。化工行标属于推荐性标准,但是众多国内水溶肥企业对两套标准的同时存在表现出迷茫,两个标准同时存在对标准不能真正起到规范行业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大家都在说水溶肥的市场一片混乱的基本原因。水溶肥既是工业产品,更是农业投入品,所以水溶肥标准最终应该符合农业发展需要,而不该让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所适从。目前国外与水溶肥有关的现行有效标准大约有30个,构成了一个规范行业发展的完整标准体系,而中国市场还在躁动不安地等待。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现在业界统一呼唤“真正的水溶肥行业标准”。而这套标准的争论,专家是各抒己见: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张承林表示: 《大量元素水溶肥标准》中没有对液体水溶肥产品详细地规定其外观指标,特别是对液体水溶肥产品的均匀性没有提出详细的标准。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液体水溶肥都出现沉积、分层等问题,虽然高浓度的液体水溶肥产品出现沉积分层是正常的,但是必须要在一定的比例之内才不影响产品和使用。而现行的标准没有规定沉积分层的比例,就容易使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段继贤表示: 现行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没有设定控制水不溶物的细度的数据,只笼统定了一个不大于5%的数字。而且现行标准中水不溶物不大于5%的这个指标也偏宽,导致很多标称水溶肥的产品实际上不能应用于滴灌设备进行施肥。例如北方水质硬度高肥料中的磷就容易与水中的钙镁反应产生沉淀而堵滴头。芭田公司要生产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多层次的产品,只能对自己的肥料工艺进行改造,用于滴灌和喷灌的肥料分别按照不同的水不溶物要求,规定了企业自己的标准,针对灌溉肥需要通过管道设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规范。这个标准的水不溶物指标远远高于大量元素水溶肥标准的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陈清表示: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灌溉和施肥有机结合的最好方式。它是把水溶肥溶于水中并通过灌溉系统以水带肥的施肥方式,灌溉的同时完成了施肥。但目前,水溶肥与这些灌溉施肥设施还存在不配套的问题,使得灌溉系统和施肥难以结合。比如,水溶肥的酸碱度与灌溉设施的耐酸碱度问题,还有灌溉设施的滴头和喷头的大小与水溶肥中水不溶物的含量问题等等。 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一位技术人员表示: 现在各地的滴灌、喷灌设施不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基本都是只考虑灌溉的需要,而很少有考虑施肥的需要。因此,现在的水溶肥就只能被动适应灌溉设施的这种现状,使得水溶肥的市场推广比较难。如果相关部门能建立一套同时考虑灌溉和施肥的对接标准体系,那将极大地扩大水溶肥的市场空间。? 水溶肥之未来推广方向探索: 国内最早熟悉掌握水溶肥生产及使用技术的庄永红老师说,水溶肥以后的发展趋势注定了是: 全水溶, 配方灵活, 养分针对性强, 有机无机相得益彰, 固体液体相互促进发展。 原料生产从原始矿产资源入手再到水溶肥产品。 水溶肥产品必须与现代农业需求紧密配合技术服务优先。 基础农业能够充分享受到水溶肥带来的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庄永红老师对水溶肥的未来发展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值得大家参考: 1、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 水溶肥生产企业应集中力量推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把产品做到行业领先。要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新体制机制,产生更高的边际效益,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将技术优势用于开发出真正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增收的好产品,并使价格趋于理性化。水溶肥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离不开效果和价格,以前,国外产品与国内的价格差异较大,但是近年来,随着产品的日益增多,水溶肥的价格开始走低。而农民在选肥料时,会把水溶肥成本和传统复合肥进行对比,如果价钱高的太多,农民还是宁愿买传统肥料而不买水溶肥。生产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过硬、技术含量高,只有质量好,农民才愿意去买,保证水溶肥行业顺应当前国家政策和环保要求健康快速发展。水溶肥生产企业必须要掌控属于自己企业的原料来源和独特生产技术核心。 2、整顿水溶肥市场混乱的现象 纵观农资市场,水溶肥市场混乱,生产厂家多,品牌杂乱,效果良莠不齐,真正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让农民接受的产品不多。很多产品上写着国外企业生产,其实是国内企业制造却打着洋招牌来赚取利润。国内企业要改变水溶肥的“山寨”形象,树立自身品牌,打造自己真正的好产品,在农资市场、农民心中树立威信。政府有关部门要整顿价格高、配方盲目和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等问题。由于水溶肥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加之目前水溶肥行业没有一个总的行业标准,国内出现不少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物理混配水溶肥,一些水溶肥产品指标不够合理。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因此要加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水溶肥产品标准,稳定产品质量,对保证水溶肥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水溶肥行业进入门槛需要提高,绝对不能够再次步入BB肥后尘。 3、完善技术市场推广应用方式 水溶肥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作为高价格的新型肥料,在市场上推广开来,让农民普遍接受还需要改变农民的传统理念,需要有时间和方法、推广理念。技术推广不要仅仅局限于厂家、代理商、经销商,要从基层抓起,要打破基层人员及农民形成的传统肥料的束缚,灌输水溶肥的先进理念,让农民自觉意识到其真正优势。通过实验技术推广将水溶肥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农民,将增产增收的效果完完全全地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看着欢心、买着放心、用着踏实。厂家、经销商应先在小区域内,多制造事件营销,多影响农民。同时让媒体报道宣传扩大影响范围。不仅要建立技术性的销售团队,而且要整合各个科研院所和当地的“土专家”资源,推动利益机制,把当地零售商整合成服务当地农户的技术平台,在作物施肥生命周期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4、建立农田水利设施与肥料配套的统一体系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灌溉和施肥有机结合的最好方式。实践证明,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和传统浇水施肥相比,节水达到50%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90%。水溶肥与普通化肥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施肥方式不同。不管是用于滴灌施肥还是用于喷灌施肥,其产品都必须与相关的施肥设施严格配套才能发挥最大作用。现在各地的滴灌、喷灌设施不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基本都是只考虑灌溉的需要,而很少有考虑施肥的需要。因此,水溶肥就只能被动适应灌溉设施的这种现状,使得水溶肥的市场推广比较难。如果相关部门能建立一套同时考虑灌溉和施肥的对接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标准,对灌溉施肥应用及服务技术做出规范,那将极大地拓展水溶肥的市场空间,最大限度地解决水溶肥生产与使用的衔接问题。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