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新企的实战生存法则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920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3-4-1 15: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这几年农资市场上,涌现出来很多熟悉、陌生的农资新企。说熟悉,是因为很多新企的东家都有显赫的历史;说陌生,是因为很多新企的东家根本和农资不挨边。或许是受中央经济政策的打控,或许是受创业版块的上市诱惑,越来越多的资本大鳄和企业巨头开始涉足农业产业。既然有这么多人进入农资领域,这说明我们的行业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不管是做上游掌控,还是做下游市场,都牵涉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行业。在此,我们把目光进行聚焦,就企业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做一个探讨,以寻找农资新企的生存法则。

  起步法则:领导素质是新企的唯一凝聚力目前进入农资行业的新企不乏大企业、大财团,但是更多的还是一些私人投资者。而在这里所谈的,也就是这些私企的老板。

  一个新企在诞生之初,一般不会有很完善的制度、流程、规范;更不会有详细的分工、配合。核心领导者可能身兼数职:老板、搬运工、出纳等等。而这个时候聚集在核心领导者周围的人,一般以亲属、朋友为主。新企的发展,基本上就是从几个人慢慢发展,从大家谁空闲谁做事到各司其职。在企业从一无所有的发展过程中,核心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就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因为这个也是企业在刚起步时候的唯一凝聚力。

  我们都知道,一个团队的诞生和发展,往往是和首任领导人的个人素质密不可分。比如《亮剑》里面李云龙所带领的独立团一样,像一堆干透了的木柴,有一点火星,就可以燃起熊熊大火。这里面最大的因素应该归功于李云龙本人的个人素质。新企的成立,都是核心领导者审时度势之后的决定,都是想以百年长青基业的目标来发展。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企业文化而言的,唯一可以来吸引团队人员的,恐怕除了远景激励之外,更多的还是核心领导者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凝聚力。

  核心领导者在新企成立之初,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度势,用人。勿以亲属而偏之,勿以外人而防之。耳听之事多思量,眼观之事多衡虑。

  内修法则:协同力是企业顺畅发展的基础新企的成立及发展,需要一个磨练和磨合的过程。这里面不仅仅是本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磨练与磨合,更重要的是本企业内部的人和事之间的磨练与磨合。打造企业协同力就成为核心竞争力的第二要素。

  新企的成立,第一批人员一般都是核心领导者的亲属、朋友,而部门的设置,也是根据公司的发展慢慢完善的,刚开始,大家每个人都热心,每个人都做事。在这个人人都做事的时期,也往往因为彼此之间的亲疏远近、部门差异而造成很多的矛盾和摩擦。在流程没确立、制度没完善之前,就会出现很多的“好心办坏事”的事情,也会因为彼此角度不同而产生矛盾,最后会导致以部门利益权责为借口而推诿、延误。

  协同力的打造与体现,是新企成立之后所要全力打造和关注的一个重点,这个点也是以后企业顺畅发展的基础。新企全体人员,不论亲疏,想把事情做好都是大家的共同点,但是怎样把这个点提炼并凝聚所有人的注意力,是新企要重点关心的。

  协同力打造的关键点在于:流程、规范、权责、奖罚。在没有系统全面的归纳新企所有流程的时候,应该就企业内部遇见的新问题及时的总结和理顺。如果是因习惯导致的错误,要用制度来约束。如因亲情而导致的权利滥用,适当的约束和劝诫更是有必要的。

  当新企开始运转之后,所有人都应该清楚:作为企业的员工,只有岗位的差异,而不再是亲疏的远近。企业的规范必须要认真遵守,全力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早一日打造出协同力。

  提升法则:做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农资新企目前有两种形式存在: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但是不管是那种形式的企业,做自己的产品,创自己的品牌,永远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农资行业整体来说,核心技术性不强,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整个行业在经历了广告战、促销战、价格战等诸多残酷的竞争,慢慢的上升到了品牌打造的阶段,而品牌的打造,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

  新企成立之初,核心领导者就要有一个明晰的战略目标:树立品牌打造的战略,而不是单单的在产品上面进行生死厮杀。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产品这个基础,但是又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所能承载的内容。品牌起初是依附于产品的出现而出现。在农资产品领域,同类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牌一般都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面对如此众多的商品和服务提供商,消费者是无法通过比较产品服务本身来作出准确判断的。这时,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就出现了对产品的“感觉风险”(即认为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心理风险)的影响。这种“感觉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产品的价值高低,产品性能的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的自信心等因素。当产品品质在消费者的印象中留下深刻印象时,品牌也会随之在消费者留下印象。就会在下次的消费中寻找同样的品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产品的标志,它代表着产品的品质和特色,而且同时它还是企业的代号,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特长和管理水准。

  做自己的产品容易,但打造自己的品牌很难。反观整个农资行业,有产品无品牌的属于绝大多数,仅仅靠产品的微薄利润来支撑企业的前进。再看中国的日化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寡头的市场垄断地步。日化行业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只有产品没有品牌的农资企业,会逐渐的被市场淘汰。

  长青法则:建自己的分销渠道随着农资公司、供销社和其他国有(集体)农资流通企业的衰落,私有制企业、个体户等逐渐成为农资流通渠道的主力军。相对而言,批发商越来越小,零售商越来越多,农资流通渠道与经销商的网络构成也越来越复杂。面对这样的形势,以销售为龙头,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就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新企在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如果核心领导者及其周围的团队不懂行,那么更是增加了未知的困难,在这个情况下,一定要树立一个坚定的战略目标:以销售为龙头,建渠道,单品上量。以这样的战略目标来统领整个企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农资市场已经经历了四大转变:从完全封闭转变为完全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从以农为主转变为以制造和信息为主,从供不应求的短缺转变为供过于求的过剩。而外资企业的打压、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都给新企的发展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新企的成立和发展,品牌的创立与打造,肯定是一条艰难颠簸之路。所以,在新企成立之初,就应该以销售为龙头,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只有度过了生存关口,才可以去畅想自己的康庄大道。

  农资新企,一个被诸多投资团体、投资人所热论的行业,但当你真的踏入这条河的时候,你又该怎样去打造属于你的核心竞争力呢?我在此祝愿所有的农资新企,都以淡定坚毅之心,去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好自己发展的每一步。
《农资与市场》——中国农资营销第一传媒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