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别忘“保卵”,错杀莫如收储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459 | 回复数:0

通过中国农资联盟认证的首席技术专家,拥有良好的植保技术以及职业口碑。 发表于: 2013-4-18 08: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受长三角等地陆续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例影响,禽类价格暴跌,市场无人问津,产业深度亏损。安徽省、浙江省及宁波市陆续出台政策,扶持涉禽的相关企业及养殖户等。如宁波出台的政策中,政府将出资为品质优良的“鸡鸭鹅”发放 “生活津贴”,以“保种”的方式避免后市禽类价格暴涨。

  杀鸡不忘“保卵”,这是未雨绸缪之策。据介绍,目前宁波虽然没有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但当地活禽已近乎“零交易”。一些养殖户无力自救,开始废弃种蛋、终止禽苗养殖。宁波紧急出台的这项政策提出,对经认定的种禽场和特有的优质种禽,每只种鸡(鸭)每月补助5元,种鹅补助10元。

  一个浅显的常识是,没有鸡蛋,就没有鸡苗,接着就没有种鸡,如此恶性循环令产业前景堪忧。据预测,疫情过后禽类产品可能面临一轮暴跌后的暴涨,成为抬升物价的推手。从孵化到成鸡需要一定周期,中间的市场空白如何填补,则完全取决于当下的决策。

  从南京出台“全城杀鸡令”,到浙江湖州7000只活禽被扑杀,每一份疫情报告,就是当地鸡鸭、鸽子的“死亡通知单”。这样的“通缉令”甚至波及一些未发现病例的地区,广东一肉鸽基地就在几天内填埋了12万只乳鸽。疫情仍在持续,不排除一些地区由于过度警觉,“错杀”无辜禽类。

  我们无法对飞鸟、野生禽类下手,就把屠刀瞄向了可“束手就擒”的家禽。人类的恐慌使禽类屡遭“连坐”,甚至被“赶尽杀绝”,虽然它们可能根本无害。因此,我们应在高度警觉与理性判断之间作出权衡。否则,今天的行为说不定成为明天的笑话。

  为避免更多的“错杀”,是否可以对规范化养殖场中检验合格的禽类,由政府或相关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禽肉屠宰后冷冻储存。如此既可以避免这一基础产业“内伤”过重,又为后期市场调控埋下伏笔,同时避免大量社会资源“恐慌性浪费”


黄杰兰QQ510704014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