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6339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3-5-7 12: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布为害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地产麦区均有分布,为害也重。被害植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使产量大大降低。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初出现1~2mm大小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层的厚度可达2mm左右,霉斑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并散出许多黄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被害叶片霉层下的组织,在初期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发生褪绿、发黄乃至枯死。麦粒颖壳受害时,能引起枯死,使麦粒不饱满甚至腐烂。发病严重的病株矮而弱,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一般叶正面的病斑比叶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发病严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被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病原
  
病原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Marcha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阶段在下降气温较低地区的自生麦苗或夏小麦上侵染繁殖或以潜育状态渡过夏季,也可通过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越夏。病菌越冬方式有2种,一是以分生孢子形态越冬,二是以菌丝体潜伏在寄主组织内越冬。病菌靠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感病小麦叶片上,侵入寄主体外长出菌丝,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

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小麦受害后,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蘖和成穗率降低,籽粒量下降,造成减产。发病适温15~20℃,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冬季温暖、雨雪较多,或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病菌越冬。雨日、雨量过多,可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从而减缓病害发生。偏施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易发病。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2) 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
(3) 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主要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4)①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25克/亩拌麦种防治白粉病,兼治黑穗病、条锈病、根腐病等。②在小麦抗病品种少或病菌小种变异大抗性丧失快的地区,当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达到1或病叶率达10%以上时,开始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也可根据田间情况采用杀虫杀菌剂混配做到关键期一次用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等主要病虫害。小麦生长中后期,条锈病、白粉病、穗蚜混发时,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g+抗蚜威有效成分3g+磷酸二氢钾150g;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粘虫混发区或田块,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g+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150g。赤霉病、白粉病、穗蚜混发区,每亩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0g+粉锈宁有效成分7g+抗蚜威有效成分3g+磷酸二氢钾150g。③在小麦后期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60克/亩,或12%腈菌·酮乳油30毫升/亩,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
Tel:18039676963【崔】QQ:1749914972(无依)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去看细水长流——
通过中国农资联盟认证的首席技术专家,拥有良好的植保技术以及职业口碑。 发表于: 2013-5-13 15: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病虫草害 forum  病虫草害 forum  病虫草害 forum
黄杰兰QQ510704014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