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拥有更强的生命力,更高的市场溢价能力,就一定要与众不同,只有差异化才能形成区隔,才能让竞争对手无从跟随。 美国的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竞争战略》一书中,首先提出企业“差异化战略”概念,他用标新立异来形容这种模式。按照他的思想,企业应该把产品差异化作为一项既定战略来考虑,并努力创造或寻找差异化。这是企业未来研发新产品的一个主导核心。 一、产品定位,走差异化路线 在产品的差异化方面,企业应该遵循16字法则: 人无我有:人家没有的我有,这通常是指开创新品类。 人有我优:你有我比你做的更好,这通常是指提高性能或性价比。 人优我新:你做的好了,我就讲究创新,我不断推陈出新,这通常是指产品升级换代或推广新品。 人新我转:你也创新、推新了,我有可能就会转向或转行了,这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品多元化或业务单元多元化。 二、树立完整产品概念 要想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避免被同行尤其是大企业“挤压”或“屠杀”的命运,就必须要挖掘或寻找自己的差异化。那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产品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核心产品。什么是核心产品?主要是指产品的功能,比如饮料能够解渴,那么饮料的内容物就是核心产品。 第二个是有形产品。主要是指产品的内外包装,比如外包装箱、内包装袋、装饮料的瓶子等等这些都属于有形产品。 第三个是延伸产品。也有的称为附加产品,像品牌、文化、服务等等,比如你购买了家电产品,厂商提供的送货上门、三包服务等,都属于延伸产品。 核心产品和有形产品,往往能够看得见,摸的着,能够给顾客一种直观感受,而延伸产品,则往往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对于产品销售却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在硬件产品没有差异的条件下,软件的品牌力、周到服务等,就能够促使客户下决心购买。 三、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实施 如何实施产品的差异化来提升产品策略? 第一,包装差异化。古语云:“货卖一张皮”,说明包装的重要性。寻找产品的差异化,可以首先从外包装开始,外包装能够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决定了产品有没有“卖相”。 我曾经见过很多矿泉水企业的外包装,很多是箱装或者是大桶装,但郑州就有一家企业却用塑料膜来作为外包装,这种外包装的矿泉水不仅很透明,能够让顾客看到产品是什么样子,同时还降低了包装的成本,这就是一种差异化。其次还有差异化的内包装,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很多企业往往是用PET塑料瓶子做包装的,但是有的企业却采用了玻璃瓶做单品包装,这也是一种差异化。还有的企业在包装上,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手法,比如说饮料的瓶盖,往往是一个嘴盖,但有一家企业却推出了双嘴盖,双嘴盖有什么优点?它解决了两人喝一瓶饮料的卫生问题,这也是一种创新的一种手法。 第二,定位的差异化。一个企业可以没有足够高的知名度,也可以没有足够高的占有率,但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不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企业必须通过定位的差异化,来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够满足所有的消费者,你要定位为中低端,就必须要放弃高端,鱼和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同理,你要定位了高端,就必须要放弃中低端,只有给品牌产品做好定位,企业才能不至于陷入盲打误撞的境地,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集中精力,抢占属于自己的领地。 第三,产品规格的差异化。同样是我们刚才谈到的瓶装水,很多企业的容量规格通常是500ml、550ml、596ml、600ml等,但是农夫山泉在1997年攻打上海及杭州市场的时候,却推出了4升装的家庭装、旅游装这样一支产品,这同样是差异化、创新化的一种表现。 从容量上寻找差异化相对容易,无论如何,只要是品牌不同,你就必须想方设法,无论是比竞争对手增加容量还是缩减容量,来挖掘自己的竞争优势。当然,有时也需要迎合市场及顾客的消费趋势或需求,例如,对于啤酒产品,大排档需要是桶装、铝罐装等保鲜效果较好的纯生啤酒,适合大众消费、群体消费,而在夜场则适用于小瓶型、小容量,因为在这种场所,通常不是过酒瘾的,而图的是一种浪漫和优雅。 第四,产品卖点差异化。在产品卖点差异化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点来着手: 从口感上:像蒙牛的优酸乳产品诉求--“酸酸甜甜就是我”,就是从感官刺激上来挖掘产品卖点的。 从技术层面:也可以挖掘产品的差异化,比如乐百氏:“27层净化”,让消费者感觉,经过27层净化一定是非常洁净的好水。 从功能上:像“怕上火,喝王老吉”,雅客V9:糖果加维生素等等。 从时尚元素上:崂山的苏打水,定位为果水,它其实是在倡导一种时尚,并且传播一种健康理念:饮用碱性的苏打水可促使乳酸和碱性水综合成无机盐,人运动的时候会产生乳酸,这是导致人体致癌的一种元素,通过饮用苏打水,乳酸和碱性中和,就可以减少患癌症的几率。这就是崂山苏打水通过宣传时尚元素,用果水、高档商务水的概念来区隔自己,从而形成差异。 第五,新产品、副品牌导入策略。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来满足渠道商和各类顾客的需要。娃哈哈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饮料业的巨头,其实跟它每年都推出大量新产品有很大的关系。新产品、新销量、新的销售增长点、新的利润突破口。因此,企业可以从新产品、新品牌(包括副品牌)的导入方面,来打造一种差异化。 第六,另起炉灶,开创新天地。如果企业想升级产品,但由于客户及消费者先入为主,甚至已经形成了品牌偏见,而企业又想“脚踩两只船”,既想做中低端,抢占市场份额、上规模,又想占高端,谋利润,这时,企业可以采取“另起炉灶另开张”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 案例:从“华龙”到“今麦郎” 华龙的品牌定位,一直是中低端,后来虽然也推出了很多中高档产品,但由于它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中低档,因此,一直没有好的效果。后来,他们在北京重新注册了一个品牌,这就是我们现在都知道的“今麦郎”,通过新公司、新品牌、新定位,重开一片新天地,借助以前华龙的网络,顺利实现了产品升级。而河南的白象方便面,为何没有取得产品品牌升级的最佳效果,我认为,这跟这家公司的品牌、产品创新不彻底有很大关系,其实,企业只有抛弃旧的,才能迎来新的。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