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910 | 回复数:2

发表于: 2013-6-24 14: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大白菜病虫害病症分析整理-是叶面肥厂家德化新陆收集整理,对于前面所有的更新内容本小编会以附件的形式发布,望大家留言下载!
        病虫草害 forum
大白菜病毒病是大白菜的一大病害,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
    症状? 大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博?、“抽疯”等,白菜6叶期以前最易染博?苗期染病,心叶出现明脉,并沿叶脉褪绿,出现花叶,叶片皱缩不平。有的叶脉有褪色斑或条斑。成株期染病,叶主脉扭曲,叶片皱缩不平,黄绿相间,植株明显矮化,叶脉上也有坏死斑,根系不发达,剖切病根呈黄褐色,严重时不能结球。
??病原? 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病主要有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芫菁花叶病毒(Tumv) 失毒温度55~60℃10分钟,经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颗粒球状,钝化温度60~70℃10分钟,经蚜虫等传播。烟草花叶病毒,磨擦接触传播。
??发病特点?病毒病在窖白菜、甘蓝、萝卜越冬菠菜上越冬。春季由蚜虫或接触传播到蔬菜上,再传到夏季十字花科蔬菜、到秋大白菜上。大白菜病毒病也称“旱孤订?,可见干旱、高温是适宜病毒发生、流行的气候因素。因此,土温高、土壤湿度低、播种早的白菜染病早,发病重。多种十字花科蔬菜领作,因互相传染发病严重。
??? 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当露地没有白菜和其他寄主生长时,窖藏的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它们的种株上可以有病毒继续存在,成为第二年春暖花开季节菜田的初侵染来源。有温室及塑料大棚的地区,则成为病毒随越冬寄主循环传播的初侵染来源。四季常青的南方地区,病毒不存在越冬问题,一年四季循环侵染。
??病毒由一种蔬菜传播到另一种蔬菜,有翅蚜起决定作用。从有效防治角度出发,特别要注意有翅蚜发生量和迁飞时间的早晚。对收获前的白菜叶球取样解剖,会发现凡是病毒株多数在南、东南、西南三个方位有夹层坏死点。而在其他方位的夹层坏死点就少的多,这足以说明蚜虫与病毒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 一般说,高筒型白菜较抗(耐)博???
2、.隔蚜育苗??大白菜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育苗方式。对青苗移栽选择做畦地块时,尽量避开十字花科作物栽种的地块,因为尽管植株上未发现蚜虫的存在。采取的措施或是重新整地作畦,或是喷杀蚜效果好的药剂于地面,防除蚜虫后再播种育苗。
??3.冷纱覆盖育苗? 育苗的畦块,播种后立即用40-45筛目的白色尼龙纱或塑料纱网做成小拱棚进行覆盖,使蚜虫不能钻进去。另外,白色是蚜虫不喜欢的颜色。所以有忌避性。同时,用纱网罩起的小空间,可比暴露地块晚播1-3天。
??4.适时晚播? 凡是抢早播种于立秋之前的,结合采取墩苗、靠苗的老措施,病毒病明显加重,病毒侵染的第一关过不好,后来多种病接二连三地发生,不可能获得丰产。
??5.颗粒剂的使用 用炉灰、粘土等作载体,按100:1的比例使用1%的乐果粉或1%的灭蚜松调配均匀制成颗粒剂,粒径一般掌握在1.5-2毫米,在播种前3-5天按7.5 -10公斤/亩用量撒于田间1一2次,把残留的蚜虫驱杀一下。在播种后7叶期前,再撒2-4次,把迁飞的蚜虫驱杀一些,以争取驱杀蚜虫的最佳效果。如果配合施炉灰改变地表黄土的颜色,蚜量可减少。在此需要强调一点,大白菜七叶期前,是感染病毒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力求病毒的最小感染量。
6、目前常用防治病毒病的化学制剂有以下三种:(1)毒克星,又名病毒A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可用来防治番茄、辣椒等多种花叶病毒博?浓度400~600倍液。每7天喷洒一次,连续3~4次。该剂在高浓度下易产生药害,一般不要低于300倍液为好。(2)15%植病灵,每亩用量60~120毫升,兑适量水喷雾,每7天一次共喷3~4次。(3)83增抗剂,是一种耐病毒诱导剂,也用于防治多种蔬菜病毒病,定植前、后喷洒,常量为每亩600~1000毫升,兑适量水喷雾。每7天一次,共3~4次,既有防病效果,还有促进早熟和增产作用。
???7.选留无病种株用作种用的菜株,经历一个较长的贮存期,完全有选择无病株的余地,应认真注意选留种株。
?? 在此提供一个实用性的鉴别方法,菜用叶球或种用叶球,当除去最外层的几片叶后,对圆锥根上残留暴露的叶基痕迹进行观察(特别观察维管束断裂处),白嫩者是健康的,黄褐者是病株。
 病虫草害 forum
大白菜霜霉病 【症状特点】主要危害叶片,茎部、花梗。种荚亦可受害。叶片染病,初生边缘不甚明晰的水渍状褪绿斑,后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叶背面则生白色稀疏霉层,湿度大时霉层更为明显,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多角形斑常连合成大斑块,终致叶片变褐干枯。留种株茎部、花梗和种荚染病,因受病菌的刺激而表现出生长过旺病状,患部呈肥肿弯曲畸形。如并发白锈病,则茎部和花梗肥肿弯曲畸形更为明显,菜农俗称之为龙头拐。被害荚果歪扭,表面现黑褐色坏死斑,致荚果空瘪不实或半实。湿度大时荚果、茎、花梗患部亦现白色稀疏霉层病征。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芸薹叉梗霜霉菌[Peronosporabrassicae G〓umann = p. parasitica(Pers.)Fr.]。病菌一般以卵孢子(有性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也可在采种母株根部或窖藏大白菜上越冬,少数还可粘附在种皮上越冬,并随种子调运而远距离传播。翌年温湿适宜时,卵孢子和休眠菌丝产生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风雨、流水等传播,作为初次侵染接种体从寄主气孔侵入致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作为再次侵染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不断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在广东周年种植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地方,本病在当地无明显越冬期。由于病菌发病要求稍低的温度(适温为20~24℃)和高湿条件,通常在忽暖忽寒、多雨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本病最易发生流行,降雨量比温度对病害的发展影响更为重要。植株生育不良,或感染了病毒病,或过度密植田间湿度大,发病常较严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在近年国内推介的近60个大白菜品种中,对霜霉表抗高抗的有:中白2号、绿宝、中白4号、北京106(以上北京培育);豫白l号、豫白4号(河南);秦白3号(陕西);鲁白10号(山东)等。由于本病菌属专性寄生菌,具明显生理分化现象,已知侵染白菜类的霜霉菌属于芸薹属变种[p.parasitica Var.brassicae],本变种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强,对萝卜属侵染力较弱,对芥菜属则不侵染。在本变种中,还可区分为形态相同而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群(甘蓝类型、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其中白菜型小种群对大小白菜、菜心、芥菜、芜菁等侵染力强,对椰菜侵染力很弱。病菌生理小种致病力可随环境条件和寄主适应性而改变,品种抗病性往往有地域性,应因地制宜选用。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育和选用抗病品种。(2)无病株留种并厉行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粉拌种;或用35%甲霜灵+50%福美双+70%托布津=5∶2∶1混合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4%)。(3)清洁田园,减少菌源,对留种田更为重要。(4)抓好栽培防病。避免在连作地育苗;实行高窄畦深沟栽培;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肥,防植株早衰,增强抗病力;适度浇水,防大水漫灌和晴天中午浇水,包心后不可缺水。(5)及时喷药控病。在做好测报基础上,发病初期或中心病株出现时即喷药控病,可喷25%甲霜灵可湿粉、或64%杀毒矾,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500~700倍液,或65.5%普力克水剂,或72%克露可湿粉50O~7O0倍液,或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1∶1)1 000倍液,3~4次,l0天左右1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病虫草害 msoffice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新方法.doc (5.18 MB, 下载次数: 0, 售价: 1 联盟金币)
叶面肥、滴灌肥,冲施滴灌肥,水溶肥料www.xldgf.com4000-563-863 www.zzdhxl.com
发表于: 2013-6-24 16: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了,不过帖子有点乱,是否可以重新编辑一下?
我们都是好样的!本内容来自中国农资联盟农资论坛www.nongzi100.com
发表于: 2013-6-25 08: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病虫草害 1感谢分享!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