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包营销辩论,谁会赢?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310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3-7-26 13: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肥料农药种子同属农业投入品,目标相同,渠道重合。在近些年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下,一些不同类型的农资企业展开合作将不同产品捆绑进行打包营销。最突出的典型就是当下风头正劲的种肥同播,种子企业和肥料企业联合将肥、种一并提供给经销商和农户。作为农资领域新兴的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打包营销整合了产品和网络,将渠道价值进一步放大,未来前景值得关注。

甲方 因应了新需求

    打包营销因应了市场需求,因而,这种模式未来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打包营销适应了企业新产品推广的需要。农作物优质高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气候、土壤、肥料、农药和种子缺一不可,因此,农资企业要成功推广高科技优质产品,离不开多种要素的支撑,这是不同农资企业需要联合的现实基础。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优良的种子不一定高产,原因是种子企业对土壤状况和农作物需肥规律的把握没有肥料企业专业;同样,优质的肥料也并不意味着作物一定高产,原因就在于良种和植保对作物同等重要,而这方面显然是肥料企业所缺乏的。
    二是规模农业在局部地区兴起后,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对农资和配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供套餐化农资和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必须,肥、种、药企业通过产品、技术、服务互补和联动,正好满足了规模农业提出的这一新要求。
    三是目前终端零售商很多都是肥、种、药兼营,加上农资流通渠道扁平化趋势推进明显,这些因素使得上游的生产企业容易实现对现行种、肥、药流通渠道的整合,从而为打包营销创造条件。
对企业而言,打包营销的好处是明显的。企业抱团之后,既利于降低产品销售成本,又利于掌控市场,这在竞争激烈的现阶段无疑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乙方 操作难度大
    打包营销作为一种经营方式无可厚非,在某些企业之间、在某些地区确实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就整体而言,打包营销很难上升为行业的主流销售模式。
具体原因有三点;
    一是打包营销如果运用不当,结果不仅不会产生1+1>2的效果,反而会出现彼此牵制、拖累整体。比如,如果其中一方的产品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那么必然就会波及到配套产品的销售,甚至会导致整体销售量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就失去了意义。总之,打包营销对合作企业和产品的要求非常之高。
    二是从当前现状看,肥、种、药企业之间的联合还是呈现零星散发的状态,合作的程度和规模都不大,合作的机制也不具备可持续性。个中原因就在于,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较为困难,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合作的途径和方式都还不成熟。
    三是流通渠道整合难度非常之大。打包营销涉及到合作企业之间的产品、品牌、渠道、推广和服务联动,而这些联动的基础在于合作企业所辖网络协同作战,遵守统一的经营程序和市场规范,否则一旦运行失控,打包营销也就宣告失败。问题在于,目前流通领域秩序混乱,生产企业对渠道把控力整体不强,在这种背景下,打包营销只能是看上去美,做起来难。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3-7-28 09: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就是合理的,如果农民认可那个打包的平台,农民就会接受打包营销,如果农民不认可那个服务商平台,对任何产品都会产生怀疑
“蕾丰”不是人  “蕾丰”是棉农心中的神!
一喷苗齐壮    二喷蕾铃多    三喷桃不落


中国农资联盟
www.nongzi100.com 做一个有思想的农业人  点我把你微博放在此处  点我查看微信平台教程  点我免费发手机短信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