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效植保成农业生产趋势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288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3-8-13 16: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问到农民“什么是好药”的时候,大多数回答是“管用省事”的药。这里的“管用”实际上就是“高效”的意思。那“高效”的具体内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
    高效≠高毒
    至今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高效,就是高毒。毒性越大药效越好,以至于包括政府部门大多数人员一提到农药就很自然的把它归属到“高毒”,很多农民,在防治顽固性害虫时也很自然的购买使用高毒农药。造成这种对高效的误读原因是长期使用1605、3911、氧化乐果、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等高毒农药形成的惯性认知思维,同时也是我国科普教育尤其是植保知识普及不力的真实写照。
    农药之所以对有害生物具有防治效果,基本都是由于药剂对生物体具有直接的毒杀作用或致毒效应。农药的毒性程度常用毒力或药效评价。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而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毒力的测定都是在室内进行,测出大多数生物个体对药剂反应的平均值,即致死中量LD50或致死中浓度LC50.数值越大说明对该种生物体的毒性越小,反之则越大。但同一种药剂对不同的生物体的毒性往往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同一种药剂对防治对象的毒力高但不一定对人畜或水生生物的毒性也大。比如,吡虫啉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50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对桃蚜的点滴LD50为0.062mg/kg,简单的解释是,当平均一公斤体重的大白鼠吃下450毫克即60公斤体重的人吃下27克的吡虫啉有效成分或10%吡虫啉制剂270克后有50%的死亡率,但只需要0.062毫克的吡虫啉药剂点滴在桃蚜身体上就可以使1公斤重的桃蚜达到50%的死亡率。另外,同一种药剂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对同一种生物体的毒性也往往有所变化,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陈安良在陕西测试发现,久效磷对棉蚜的LD50,1995和1998年的数值分别为17.0和75.1。
    正确看待农药的药效
    因为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药效的测试更复杂。这里就不多叙述了。但是,需要进一步明白的是药效有速效和长效之分,对爆发性害虫或进入流行阶段的病害,速效性是必要的。比如,去年东北地区玉米上爆发的粘虫,高价位的氯虫苯甲酰胺的效果却不能和低价位的高效氯氰菊酯相比。对于发生时间长尤其是不好预测其最佳用药期的病虫害,长效性则比速效更合适。比如在害虫发生初期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棉铃虫则比用高效氯氰菊酯好得多。前几天去山西临汾地区,发现那里的春玉米田中牵牛花、小蓟等宿根性阔叶杂草较多,一种含有辛酰溴苯腈和2,4-D的除草剂因为速效性好备受农民的欢迎。但有的农民也发现干枯的杂草往往还会重新生长出来,不得不每年都要重复的去打药。但河北的农民除治夏播玉米田中的马唐、稗草和马齿苋等一年生杂草时用烟嘧磺隆虽然要等很多天之后才看到杂草变色,但最终的药效很好,使之成为农民最喜欢的产品之一。总之,速效和长效各有优势,这要看经销商是否明白其中的道理,指导农民合理使用。
    对药效的理解中,还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即彻底消灭。无论是害虫还是病菌或者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杂草,其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如果想予以彻底消灭则非常困难。成本的大幅投入还会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所以,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原则是“把病虫草害控制在一定经济水平之下”而不一定要“彻底消灭”,所谓的“一定的经济水平”是指花最少的钱和时间达到最大的经济收益。5月末我去北京密云一个果园,果树长势良好但农民指着新梢上的黄蚜说,“打了好几遍药就是治不住这些虫子”。其实,对于苹果黄蚜,没必要把新梢上所有的蚜虫都干掉,保留一部分还有其它好处,一是为瓢虫草蛉等害虫留下食粮利于其生存和活动;二是通过蚜虫的吸食抑制新梢的旺长;只要把苹果黄蚜控制在嫩梢的顶端上即可。
    药效高低影响销售
    农药的销售是否畅销取决于农民对药剂的认知度,药效高低最为重要。但药效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选药是否合适、用药是否合理等。其中的用药技术水平越来越成为影响药效高低的主要因素。农资经销商应该予以高度关注。第一,鉴于当今的施药习惯和施药器械特点,随时提醒农民正确使用尽量提高药效。比如,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时灌根是最常用的用药方式之一,但很多人往往嫌累嫌麻烦每株植物的灌药液量很少,药效当然就不好,那么在水源方便的地方,经销商可以变通一下达到防治目的,即把药剂用少量水化开之后拌上足量的沙土撒到作物周围再浇水。第二,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积极主动的引进和推动新型施药器械,以高工效的作业满足农民对生产的需求。施药器械的种类很多,只要经销商主动的探索并和农药销售结合在一起,既可提高农药的销量还可开辟一个新的销售领域生财之道。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高工效植保已经走进更多的农业生产中,高工效成为高药效的助推器。
《农资与市场》——中国农资营销第一传媒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