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害频发:拷问技术服务的缺失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1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344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3-8-14 14: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案例:
    6月24日下午6时许,笔者所在的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徐家沟村的一位农民打来电话,说他的玉米出苗后就开始发黄,并停止生长,询问是什么原因,用什么方法进行防治。因为没有看到实物样本我一时难以做出判断,便在电话中让他拿几棵样本看一下。半个多小时以后,这位农民便骑着摩托车来到我这儿。笔者一看样品第一感觉就判定是除草剂药害。
    经询问得知,这位农民家的玉米田播种时为防治杂草,妻子用精喹禾灵和乙草胺勾兑进行喷施,认为这样既能杀死杂草又能封闭地面。其实,我们知道精喹禾灵作为一种阔叶田苗后除禾本科除草剂,是严谨在玉米田使用的,包括玉米苗前也严谨使用,而很多农民则认为玉米没有出苗不会存在危险,就盲目进行了使用。经进一步了解,像这位农民反映的情况,他们村还有好几户。我们知道:精喹禾灵能通过植物茎叶吸收,在体内向上和向下双向传导,积累在顶端及居间分生组织,抵制细胞脂肪酸合成,使敏感植物坏死,主要用于防除禾本科杂草。玉米为禾本科植物,对精喹禾灵非常敏感,田间误用药后玉米就会受到严重药害。无独有偶,最近几天笔者得知在我们镇其它村庄也有不少这类情况发生。并且还有些农户进行了二次翻种,但依旧死苗,只得该种大豆。
   
药害频发,技术缺失是关键
    近年来像这类药害事故可谓是发生频繁,就笔者身边这类的案例就举不胜举。像2012年夏季笔者的一位邻居将使用剩余后的半喷雾器玉米田苗后除草剂,不舍得倒掉而喷在了自家的半亩亩芋头地里,导致所有芋头全部死亡。
    这类农药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也带来了巨大压力。分析近年来这类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的原因,除农民自身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之外,缺少技术指导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药害发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农民错用农药,产品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而是因为农民使用不当造成的事故。像上文笔者提到的一农民误将精喹禾灵用于玉米田,误将玉米田用药喷施在芋头上等等。
    二是农民不会用药,逮啥用啥,爱咋用就咋用,想咋用就咋用,随意性太大,包括用药时间、用药浓度、勾兑方法、盲目掺混等等,像高温、浓度高、掺混不合理都能引起灼伤、烧苗等,造成药害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农民在实际掺混农药勾兑时,操作科学,容易导致事故或降低农药效果。如:农民将几种农药掺混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先将几种药剂一次性倒入喷雾器中,然后再往里加水。正确的做法应该在药剂倒入喷雾器以前,先将喷雾器中加入适量水,再将要勾兑的药剂依次倒入容器、依次用水冲释,而大多数农民为了省事,往往将所有药剂一次倒入容器,并一次用水冲释,有时往往导致发生事故。像去年秋季,街头镇一农民在防治大白菜枯萎病时,使用杀菌剂三氯异氰尿酸时,先将药剂倒入喷雾器内,随即又加入一种杀虫剂,结果发生自燃事故,将喷雾器底部烧成一个大洞,幸亏人员没事。该药剂正确的方法是,先将喷雾器中加入足够的水后,再将本品倒入并搅匀,然后再加入其它药剂。
   
技术服务如何到位?
    一是要加强资质审查。通过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改变目前这种经营市场混乱的局面,解决什么人该卖,什么人不该卖不能卖的问题。因为农药终归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一种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他应该像医药一样,必须解决从业资格问题,没有资质、没有专业能力,没有取得上岗证者,严禁从事农药经营,改变目前这种赶集的、下乡的、换面的、修摩托车的等等任何人都可经营的混乱局面。
    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花大力气加强对基层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之与其担当的角色相吻合,特别是对处在最基层的终端零售商的培训,他们才是和农民面对面打交道的第一技术指导者,很大程度上农民用药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这些零售商的技术指导水平的高低。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只有零售商的自身的水平提高了,他们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指导农民。其实,很大程度上,经销商卖农药卖的不是产品本身,卖的是学问,卖的是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技术,农药本身就是方案、技术的载体而已。就从社会层面来看,加强对这一群体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就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对于产品推广力度的高低,这一群体更应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培训。我们的厂家、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多利用农闲季节,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下乡,或走向农民的田间地头,把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一些用药知识、注意事项向农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身科技素质和能力。同时多发放一些明白纸,也可免费向农民发放一些科普图书等,让农民通过自学、自看学会一些种地知识等。不要把科技下乡只当做一种口号、只是到集贸市场一走、桌子一摆、横幅一挂,摄像机一拍,电视上一放,这科技大集就算敢成了,农民的水平就算提高了。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是一件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打持久战,希望一个早晨就能取得成功的革命是不可能。
    四是在产品的缺陷要醒目标出。无论厂家还是农药经销商要勇于将产品的缺陷存在问题告诉农民,已达到事先预警规避事故的作用。只有规避了风险,你的产品才能在农民哪儿有较好的表现,农民才能真正认可。因为每一次药害事故的发生,很多农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拷问产品的质量,有时尽管是他自己使用不当造成的事故,他首先要责备经营者没有跟他说清楚,没有成分履行告知的义务。其实,每次事故的发生,受损的不仅仅是使用者农民,还有经营者经销商,最终还有生产者厂家。
    当然,搞好技术指导的前提,那就是一定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更是每一个经销商、每一家企业的生命,只有质量可靠了,经销商在推广过程中才会无后顾之忧,他才能真正倾力推广,农民才会放心使用,厂家才会最终盈利,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厂、商、农三者的利益共赢。
《农资与市场》——中国农资营销第一传媒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