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植调剂产业调研概况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732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3-9-6 15: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摸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行业现状,2012年中国农药与应用发展协会委托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2012-2013年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实地考察与访谈等形式,包括产业动态、应用技术、科研发展和行业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完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发展报告。
    概述:前景广阔,问题明显
    我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稳步增长截止到2012年底,植调剂生产企业272家;有效登记产品588个,原药123个,制剂465个,分别占农药4.3%和1.9%,年生产销售约10万吨。登记对象涉及75种作物,56种用途,年应用约20亿亩。目前植物调节剂产业形成了从原料供应、研究、生产、销售到推广应用的产业链,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行业在自主创新、应用指导、科学宣传、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老化,产品低水平重复,新剂型较少,功效单一,生产区域过于集中等。
    产品登记现状:比列小、不均衡、趋于环保
    1.登记概况:原药登记品种123个,仅占农药原药的4.29%,制剂465个,仅占农药制剂总数的1.93%。品种所占比例小,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农药信息网2012年11月公布数据统计)
    2.登记的植调剂有效成分:截至去年,植调剂原药登记的有效成分34个,其中乙烯利、甲哌鎓、多效唑的原药登记居前三。
    3.登记的调节剂产品:制剂登记产品规格有66个,登记产品数465个,乙烯利有66个,占登记产品数的14.2%,复硝酚钠所占比例13.2%和赤霉酸所占比例11.6%,分居第二和第三。总体上以促进生长,增产催熟的用途产品为主。
    4.登记的产品区域全国各省分布不均衡:江苏省原药和制剂登记的产品均列第一(30.1%和13.4%)。四川和河南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大省。国外企业在中国登记的植调剂原药所占比例6.5%和制剂5.2%的比例所占份额较少。
    5.登记的产品剂型:登记剂型23种,其中水迹占49.0%,其次是可湿性粉剂和乳油,各占12.7%和10.5%,水剂的高比例表明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对环境安全的重视和趋势。
    6.登记的主要作物:75个作物上登记1005个产品,其中在棉花上登记160个产品,占作物登记产品总数的15.%,番茄和水稻列第二和第三,分别占9.2%和8.6%。
    7.登记的主要用途:登记用途56个,加上扩作及多种用途共登记1033个,其中调节生长用途登记最多(211个,占20.4%),调剂生长/增产(14.9%)和催熟(11.1%)分列第二和第三。总体以促进生产和增产催熟为主。
    企业登记和主销品品种
    1.原药登记生产企业:原药登记企业共85家,登记产品123个,其中四川国光登记原药产品12个,占9.8%,四川兰月和江苏辉丰分别登记5个和4个产品。
    2.制剂登记生产企业:登记制剂的企业272家,其中四川国光公司等级制剂产品20个(4.3%),四川兰月科技和江苏丰源生物分别登记16个和10个。
    3.主要登记企业:四川国光农化,登记植调剂产品数32个;四川蓝月科技登记植调剂产品数21个;江苏丰源生物登记植调剂13个;河南安阳全丰登记10个,重庆双丰化工登记10个;浙江钱江生化登记9个,江苏百灵农化登记8个,江苏辉丰农化登记7个;江西新瑞丰生化7个;山东德州祥龙7个,四川龙蟒福生7个。
    4.主要产销品种: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折百)年产量约10000吨,产销率90%-95%左右。排名前六位的分别为乙烯利(约7000吨)、多效唑(约1000吨)、甲哌鎓(约600吨)、矮壮素(约400吨)、复硝酚钠(约300吨)和赤霉素(约200吨)。部分高效生物调节剂用量低,产销总量较少(S-诱抗素和芸苔素内酯年产折百2吨左右),部分数据有待进一步丰富。
《农资与市场》——中国农资营销第一传媒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