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078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1-1-4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重点仍是确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品种完全自给

  增加油料、棉花等紧缺农产品生产

  明年出台储备调控等多项政策推进现代种业

  路透北京12月30日电---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称,中国未来重点仍是确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品种完全自给,努力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并将出台储备调控等多项政策措施推进现代种业.

  刊登在农业部网站上的新闻稿援引他的话称,中国目前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且玉米料不再供大于求,"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把粮食面积必须稳定在16亿亩以上,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800亿斤以上.

  "粮食生产要在确保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平衡,尤其是增加市场紧缺品种的生产和供应."危朝安称.

  他称,中国目前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今年棉花产量预计620万吨,减产18万吨;糖产量稳中有增,预计面积2,800多万亩;油料面积连续三年增加,达到2.09亿亩,预计产量超过3,15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据测算,到2015年粳米需求量将增加250亿斤以上,供求矛盾突出.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快速增长,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去年进口大豆4,255万吨,预计今年进口超过5,000万吨,自给率仅为30%左右;绿豆等杂粮供求也出现偏紧的情况.

  此外,中国玉米加工企业明年可能需要7,000万吨玉米,高于2010年的6,000万吨,目前,饲料和工业加工占玉米需求的90%以上.

  **增产紧缺农产品,推进现代种业**

  危朝安称,中国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的同时,努力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努力确保蔬菜均衡供应,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

  他强调,要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稳定在40%以上;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在2.1亿亩以上,产量达到3,500万吨以上;棉花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产量700万吨以上,保证国内消费用棉需求;糖料面积稳定在2,900万亩,产量1.4亿吨左右,保障国内食糖自给率90%以上,力争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

  他称,要大力发展紧缺农产品生产,继续扩大粳稻生产,恢复发展棉花生产,加快发展油料生产,稳定发展糖料生产.

  他并提出,明年国务院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推进现代种业的扶持政策,完善储备调控制度,提高供种保障水平,并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大大提高种子市场和品种准入门槛,以改变种子企业"多、小、散、弱"的状况.

  他称,明年种子总体供求平衡,能够满足生产用种需要,但个别品种尤其是杂交水稻可能偏紧.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这在中央全会文件中首次提及.

  **种粮进入高成本时代**

  新闻稿称,农业投入品和劳动力价格呈上涨趋势,直接影响种粮的比较效益.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首先是物化成本上涨明显,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带动了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推动了粮食物化成本的增加.

  其次,土地流转承包费用也呈逐年上升态势,今年土地成本占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比重达20%.还有就是人工成本逐年增加.

  危朝安称,种植业生产方式的取向是轻简化,传统的精耕细作正逐步消退.粮食生产正逐步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既要发展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更要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生产效益.

  "粮食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今後要不断强化、聚集各种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合力."他称.

  他称,在耕地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必须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提高单产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尤其要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能力有所提升,但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0%.近几年,中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1,000亿斤左右.

  此外,他还强调,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任务艰巨.同时,既要发展粮食生产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又要发展棉油糖等经济作物保障市场供给,继续依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路子走不通.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