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战略了吗?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643 | 回复数:0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3-11-21 2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一篇好文章,跟大家分享下:



今天,你战略了吗?——战略关乎每个人每天的每项工作
      在中国乃至世界,战略都有被神化的倾向。关于战略,有三个典型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战略是老总或高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
      误区二:战略是研究重大的事情,与日常工作无关。
      误区三:战略是研究未来的事情,与现在工作无关。
      陷入上述陷阱的战略虽然神圣化了,却把战略变成了少数人的工作,需要专门投入的工作,并且缺乏现实支持的工作,因而很容易变得遥不可及。
      第一营销网的网博友们,多数可能还没有晋升到高层,可能觉得自己离战略还很遥远。我敢于在第一营销网上谈战略问题,就是想把战略拉下神坛,还战略一个真实的面目。
      金焕民老师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战略与管理层次无关,战略是观察问题的一种视角。站在老板角度,基层的小问题也可以是战略问题。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
      看问题的角度低了,所有问题都是战术问题。看问题的角度高了,所有问题都是战略问题。
      这不是把所有问题战略化的泛战略化倾向,而是告诉大家,战略关乎每个人每天的每项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的包政教授说:所谓战略,就是现在的工作不仅有现在的价值,而且能够产生未来价值。
      说实话,我在与包政老师沟通时,他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震惊了我。按流行的话说,这句话太有才了。这句话点中了战略的本质。
      我没有全部读过包政老师的著作,不知道他是否在其著作中讲过这句话,但我知道包政老师是得到了德鲁克真传的,德鲁克著作的中文版,是包政老师写的推荐序言。或许,他的这个观点出自德鲁克。
      德鲁克或包政老师说出这样的观点,我不奇怪,因为德鲁克总是能够点出问题的本质。包政老师最近专心著述,想象德鲁克一样写出一些传世之作,我一直有期待。
      一个鸡蛋,煮了吃了,只有现在价值,没有未来价值。如果孵化成小鸡,就有未来价值。
      一粒谷子,煮饭吃了,只有现在价值,没有未来价值。如果作为种子,就有未来价值。
      客户要求送货,如果按要求按时送到了,那么,对维持销量有作用,只有现在价值。如果送货时顺带捎上新品,并且终端接受了,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增量,就有未来价值。
      一篇博文上网了,有现在价值。如果形成系列,成为某个专题的一部分,并且未来可以集结出版专著,那么就有未来价值。
      新开一家加盟店,可以增加销量,这是现在价值。如果该店能够吸引更多的回加盟商加盟,那么就有未来价值。
      掌握了一套做事的有效方法,这是现在价值。如果从方法上升到方法论,并且可以演绎出无数的方法,那么就有未来价值。
      拿下一个市场,这是现在价值。如果市场连成片,形成战略性区域市场,这就有未来价值。
      多数人做事,只考虑现在价值。如果在做事时还顺便考虑未来价值,那么,就会在不经意中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这就有了战略意义。
      今天,你对你所做的工作做过战略判断吗?
      今天,你所做的工作有未来价值吗?
      如果你每天的工作日积月累能够形成突破,量变能够形成质变,那么,恭喜你,今天你战略了!
      战略就是现在的工作有未来价值,这句话精彩在何处?我认为有这样几点:
      第一,它使“战略落地”这样的梦想很容易变成现在。因为它建立了战略与每个人的关系,与每项日常工作的关系,使战略可以落实在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从而使每个人或管理者能够判断自己或部下每天的每项工作的战略价值。
      普通业代的日常工作中有战略吗?当然有。我在考核业务员的工作时,非常强调有效工作和高效工作。所谓有效工作,就是对销量持续增长有贡献的工作。如果营销人员的每项工作对销量的持续增长有贡献,那么销量的持续增长一定会形成市场格局的突破,形成“有份量的销量”。销量不一定有战略价值,“有份量的销量”就有战略价值。
      业代的那些工作只有战术价值而没有战略价值?比如,通过促销“压仓”形成的销量,通过客情关系压货产生的销量。这些销量没有持续性,只有当期价值,没有未来价值,甚至对未来是负价值。
      那些工作对销量的持续增长有贡献?比如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推广、锁定客户的“促销”、终端平均单品数的增加,这些工作一旦实现,不仅能够形成现在销量,而且未来销量能够持续增加。随着这类工作增多,未来销量会越来越大,市场格局就有可能突破。如果公司多数业代都在做对销量持续增长有贡献的工作,那么,公司格局就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再以终端推广为例。终端推广的目的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是增加销量,这只是简单的战术性工作。如果推广的目的是:做一次推广,开启一个终端销量的大门。那么,这样的推广就有战略价值。
      我在统一方便面培训时,讲到终端推广的战略目的,老总很快就明白了,并且很快就形成了操作思路。比如,他们提出“3次有效打击”的概念,如果3次推广在3个不同的终端做,那么可能每个终端都没有启动,只是推广时产生了那么一点点销量。如果3次推广在同一个终端做,并且把销量推到一个高点,那么“3次有效打击”就产生了未来价值。
      在给有些企业做营销服务时,我提出终端推广的目标是“唤醒老板的记忆,让老板想忘也忘不掉”,从而“开启销售的大门”。这样的推广就不再是“狗熊掰棒子”式的推广。
      促销也有战术性和战略性。压仓就是战术性,战略性促销通常达到下列二个目的之一:吸引新消费者首次购买、锁定客户。
      第二,战略目标可以在不经意中实现,不一定需要专门的人员、专门的投入和专门性的工作。
      十多年前,国内计算机是兼容机的时代,国办有太多的DIY公司,很多曾经非常赚钱,但现在全部消失了,只剩下联想一家。
      兼容机的消费者是不在乎品牌的,国内的DIY公司也懒得去打造品牌。但联想却在每台兼容机上贴上自己的品牌,久而久之,当国内DIY公司消失时,联想留下了品牌。
      那时,联想并没有刻意打造品牌,但不经意地贴上的品牌标志,日积月累,产生了品牌效应。这并不是联想计划之中的战略,但这种做法无意中产生了战略价值。
      IT行业的另一家知名企业“爱国者”的品牌之路与联想非常相似,他们的品牌之路也是在日常日常工作中比别人多了那么一个小细节。
      与那么多企业花大代价刻意搞的品牌战略不同,那些具备强大生命力的品牌多数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其品牌战略就是做好形成品牌根基的每件事。
      战术的积累形成战略,我的体会源于一次与朋友的交流。十多年前,我突然来了灵感,写了一篇《歪批“三顾茅庐”》给朋友看,他看过后说很好。但他告诉我,光写一篇文章没有用。要么不要写,要么就写成系列。单篇这文章没有影响力,形成系列了就有影响力。
      每篇这文章都可以看成战术行为,而一旦形成系列,就有战略价值。
      现在,我已经很少写独立文章,一定要先有个系列专题,然后一篇一篇往下写,每篇独立成章,连起来可能就是一本书。我与金教师这几年出的书,就是这么一篇一篇写出来的。每篇都不一定有份量,多了就有份量了。
      这就像现在的电视连续剧,既可以天天看,情节有逻辑联系,也可以只看一集,情节是独立的。
“蕾丰”不是人  “蕾丰”是棉农心中的神!
一喷苗齐壮    二喷蕾铃多    三喷桃不落


中国农资联盟
www.nongzi100.com 做一个有思想的农业人  点我把你微博放在此处  点我查看微信平台教程  点我免费发手机短信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