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大蒜笑傲江湖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10358 | 回复数:1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3-11-28 14: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农村财富 于 2013-11-28 15:04 编辑

《新农村财富》记者 刘红
    从张骞出使西域引进种子开始,大蒜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历史长河马不停蹄的奔流中,中国已默默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大蒜生产国——“中国大蒜总产量占全球70%以上”这个数据就是最强有力地佐证。近年来中国大蒜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五月底各地新蒜的大量上市,大蒜价格大幅下滑,“蒜你贱”这个2011年的网络红词从人们的口中淡出一年之后再次被拾起。
    从“蒜你狠”到“蒜你贱”,从2004至今的十年里,大蒜价格经历了涨幅高达一百倍的牛市,也经历了一分钱一斤的甩货潮,作为小宗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大蒜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把“暴涨暴跌”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近年大蒜行情“暴涨暴跌”的过程经历了怎样的轮回?作为全国重要蒜种生产基地的彭州大蒜受全国市场行情影响波动有多大?是什么原因导致“暴涨暴跌”的不停循环?面对蒜价的“暴跌”有哪些应对措施?为了回答这些疑问,本文广泛收集资料,本刊记者深入“中国大蒜基地镇”彭州隆丰进行实地采访,希望能还原蒜价“暴涨暴跌”的全过程,并找到一定的解决方法。
近几年 大蒜屡陷“暴涨暴跌”怪圈
    从2004年开始,蒜价开始进入“暴涨暴跌”的轨道。根据中国大蒜网公布的统计数字,2004年和2005年,蒜价持续增长,到2006年达到顶峰。大蒜连续出现了两年高价位,刺激了蒜农种植的积极性,于是与大蒜价格连年高涨相辅相存的大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大幅提高。从“中国大蒜之乡”山东金乡县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到2006年金乡大蒜种植总面积是59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总产量是63.82万吨,比上年增加3.02万吨;2006年到2007年的种植面积63.91万亩,比上年增长4.91万亩,增长幅度8.32%,总产量76万吨,增长12.18万吨,增幅达19%。这期间,其它大蒜产区的总产量平均增长了25%左右。一些新的零星产区,如:江苏的丰县、沛县的个别乡镇的村庄,山东定陶的个别乡镇,滕州的滨湖,微山的鲁桥两城的一些小的地方,产量超过50%
    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产量,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的增长,才能保证价格的稳定,否则,市场的价格将会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发生下滑。果然,20076月新蒜上市开始,高企的大蒜行情没有被续写,大蒜行情发生了过山车般的急转之下,大蒜价格下跌了87.6%,低迷行情持续两年,最低时一分钱就能买到一斤蒜。
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地共计种植大蒜总面积突破1000万亩,严重的供过于求带来了持续两年的滞销。蒜贱伤农,当种蒜让蒜农们入不敷出时,种植积极性被极大挫伤,种蒜面积又大幅下滑,2008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骤降到555.5万亩。这一波下降又导致了2009年大蒜的紧缺和价格的飙升。
    从20096月开始,大蒜一扫低迷状态,全国大蒜价格半年上涨40多倍,从年初的几毛钱一斤,价格一路攀升,随着“甲流传言”的推波助澜,价格更是飙涨到五六元一斤。上涨态势一直保持到2010年,当年三四月,大蒜每斤批发价卖到6.5元,到了七月,大蒜市场价更是在短短半个月时间,从之前的6元一斤攀升到10元一斤,部分超市甚至买出了12元一斤的高价,比当时的优质五花肉还贵。“蒜你狠”成为当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20107月份以来,全国大蒜价格持续上涨,“蒜你狠”猛发力变得更“狠”了,,在部分超市,甚至买出了12元一斤的高价。725日,大蒜累计涨幅达24.8%,所有省区市大蒜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山西涨幅居首,达51.3%,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海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的涨幅在30.2%42.8%之间。
      2011年到2013年,大蒜再次经历了从暴跌到上涨再到暴跌过程的循环。2011年,“蒜你狠”不知所踪,“蒜你贱”如约而至。2012年,蒜价再次攀上4/斤的高位,但进入2013年后,大蒜价格再次暴跌。据金乡县农业局统计,2013年新蒜开始收获后,收购商不多,价格低迷。鲜蒜价格从1.30/斤下降到0.70元至0.90元每斤,个别镇降到了0.50/斤,而去年价格最少也在2.7元至2.8元。对大多数蒜商和蒜农来说,价格已经“崩盘”。
彭州以种蒜为主 波动幅度低于食用蒜
    彭州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是全国大蒜基地。大蒜是彭州蔬菜的传统的骨干品种,拥有400多年种植史。彭州境内湔江两岸的隆丰镇、九陇镇、楠杨镇、军乐镇一带气候极佳,各乡镇大蒜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在全国六大大蒜产区种植面积占1/52008年,彭州大蒜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而在彭州,尤以 “中国大蒜基地镇”——隆丰大蒜最为出名。该镇可耕作土地的80%左右用于种植大蒜,大蒜是菜农主要的经济来源。6月中旬,记者一行来到了隆丰镇进行实地采访。
位于隆丰镇的大蒜交易市场是远近几个乡镇唯一的大型交易市场,由于是大蒜集中上市的旺季,“近日每天有十几辆载重十吨的大卡车从这里把大蒜运到全国各地”,彭州大蒜协会成员同时也是交易市场收购商的冯先生告诉记者。在交易市场中,记者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分工协作,有人装袋,有人过称,有人装车,两辆载重十吨的大卡车停在宽敞的大坝中,车上已装了大半车大蒜。
    冯先生从事大蒜收购工作已经20多年,对彭州大蒜的行情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隆丰大蒜年产2000万公斤左右,主要作为种蒜销往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河北、陕西全国各地,而其中的600万公斤销往四川汉源地区。彭州大蒜总体价格会随着全国市场而波动,但是种蒜因用途与食用蒜有较大差别,所以价格波动幅度没有食用蒜大。在2011年,食用蒜价格高企达到一斤十元时,彭州大蒜也曾卖到了7元一斤的高价,但和食用蒜价还是有差距。而近期,全国食用蒜批发价崩盘时,隆丰大蒜批发价依然在3.2元–3.8元每斤之间波动,与食用蒜相比,以种蒜为主的彭州大蒜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相对较小。
供需失衡是蒜价“暴涨暴跌”根本原因
    为什么蒜价一直在经历过山车式的轮回?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分会陈明均会长表示,考察多年来我国大蒜市场运行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大蒜产业一直没有走出暴涨暴跌的蛛网魔咒,大蒜价格暴涨,刺激蒜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大蒜价格暴跌,蒜贱伤农,蒜农恐慌性减少种植面积。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桂华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大蒜作为调味品和保健品,每年的市场需求基本是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大蒜的市场供给量将直接影响市场价格。近几年大蒜价格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供需的失衡,确切地说是供给的不稳定。”
    杨桂华介绍,每年大蒜价格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6月、7月、8月为第一阶段,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储存商对价格的接受度和对储存量的预期;9月到次年5月为第二阶段,价格取决于库存量的大型秋后大蒜种植面积的增减以及对苗情的预期。
    蒜价暴涨暴跌,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蒜产量变化引起的。2012年,受极端气候影响,金乡大蒜减产明显。据金乡县农业局统计,与2011年平均亩产2100斤的产量相比,2012年的平均亩产只有1514斤,同比减产27.9%,是有统计记录以来金乡大蒜单产最低的一年。同时,2012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减少2万多亩,总产量只有53万多吨。
201210月新蒜种下后,风调雨顺的自然因素使大蒜丰产几成定局。
    在这样的预期下,金乡大蒜价格自今年春节过后便一路走低,库存大蒜的价格到5月底已从3/斤跌至0.9元–1/斤,储存商损失惨重。5月新蒜开始上市后,库存大蒜价格再次遭受重创。同时,蒜农对今年大蒜价格的预期也不高。
    除气候等自然因素外,地方扶持也是促成供求失衡和蒜价波动的一个原因。在去年大蒜价格出现暴涨后,一些大蒜产区的地方政府见有利可图,盲目引导农民种植大蒜,甚至以发放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种植大蒜。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卫星航拍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蒜集中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估计达640.13万亩,较2011年增加27万亩。
   “其实所谓的‘蒜周期’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周期。”中国人民大学农产品价格专家毛学峰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时,大蒜出口的萎靡不振加剧了这种供需失衡。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大蒜出口量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6月–20125月,全国大蒜出口量达到175.7万吨,而20126-20135月,全国大蒜出口量估计降至125万吨,同比降幅高达28.86%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大蒜市场主要存在几种市场主体:一是蒜农,在种蒜基地几乎每户农民都种蒜;二是俗称“二道贩子”的收购商,他们把蒜农的大蒜从田间地头收购上来,然后再卖给储存商;三是储存商,他们把大蒜收购上来储存到冷库中,然后再择机销售;四是经纪人,负责撮合买卖。也就是说,在大蒜市场上,市场行为主要体现在简单的“买”和“卖”上,产业链过短,下游的产品深加工能力十分薄弱。市场发育不完善、经营主体不健全、产业链过短成为引发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一大原因。
多种方法防“暴涨暴跌”
    陈明均会长认为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或减少,是大蒜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因此,稳定大蒜种植面积,也是防止大蒜价格暴涨暴跌的最有效办法。
    农产品价格一头涉及城市消费者利益,另一头涉及农民的利益,价格的暴涨或者暴跌,都会伤害到其中一方。稳定大蒜种植面积,要求不仅要在大蒜价格上涨的时候进行打压,更要在大蒜价格暴跌的时候,通过切实有效地措施保护蒜农的利益,防止因蒜价伤农而发生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而导致来年价格的暴涨。为此,国家应出台大蒜产业发展规划,并对规划地区种植户提供政策性大蒜保险险种,如自然灾害险、成本保价险等险种和价格补偿机制,当大蒜价格暴跌时,国家对规划地区种植户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及时进行理赔,有效降低蒜农的种植风险,保持大蒜种植面积的基本稳定。大蒜是一季生产,常年消费的农产品。大蒜市场供求关系一旦失衡,只能等待来年产量的增加或减少来平衡供求关系,因此,通过建立大蒜储备制度,可以在大蒜生产过剩的时候,通过国家收购储备的形式来增加市场需求,缓解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压力,拉升市场价格,稳定大蒜种植面积,客观上起到政府“托市”的作用;当市场价格过高的时候通过投放国家储备大蒜来增加市场供给,平抑市场价格,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又可以避免蒜农因价格暴涨而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大蒜电子市场作为大蒜现货市场的补充,具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的功能,也是实现现代化流通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要明确大蒜电子市场的性质和市场监管主体。第二、要加快制定大蒜电子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交易规则,规范交易行为,特别是要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

要加强监管,规范信息披露,防止人为操纵和虚假信息误导
    国务院国发[2010]26号《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 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建立蔬菜储备制度。大蒜作为为数不多的贮存期长达一年以上的蔬菜,具备了建立国家大蒜储备制度的可能,近年来大蒜主产区冷库设施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又为这个制度提供了硬件保障。但大蒜是相对集中生产,零星分散消费的商品,如果说现行的蔬菜储备制度主要是保障地方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话,那么大蒜储备制度,则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考虑,增强国家对大蒜市场的调控能力,调节大蒜市场供求关系。由于调控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储备制度的主体也不同,大蒜储备制度的主体应该是中央商务部门,可以参照我国生猪、食糖国家储备制度执行。
在大蒜主产区建立国家大蒜储备制度,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果每年大蒜主产区收储20万吨,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将有明显效果,如果收储50万吨,基本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掌握市场调控的主动权。
将大蒜(鲜蒜)通过加工转化为蒜片等初级加工产品储存,也是调节大蒜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蒜片是我国主要的大蒜出口品种之一,2009年我国出口蒜片14.6万吨,2010年出口16万吨,2011年出口16.5万吨。按照蒜片与鲜蒜1:4的比例,每年将消耗鲜蒜60万吨以上。蒜片加工工艺简单,储存期可达3-5年,基本可以延续一个大蒜波动周期。如果在大蒜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年份,扩大蒜片等初级加工品的数量,将有效增加市场需求,缓解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状态,也可以降低蒜片加工和蒜片出口企业原料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在大蒜市场供不应求的年份,可以多消化库存的蒜片,减少新蒜片加工,减少市场需求,缓解市场供求失衡状态。但这个利国利民利商的措施,由于大蒜出口、加工企业资金瓶颈的限制,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因此,建议国家制定大蒜加工转化扶持政策,在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时候,通过政府中长期贴息贷款、加工补贴等措施,支持大蒜出口、加工龙头企业扩大蒜片等产品加工。
目前我国大蒜产地比较集中,但生产主体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面对强势的经纪人和大蒜经销商,蒜农在信息和议价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弱势。有人说农产品价格涨价,农民并没有受益,钱都让经销商赚走了,这是很不负责、不公正的说法,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就无法解释农产品价格暴涨后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和农村购买力的提高。但由于农民没有信息和定价权上的弱势地位,没有享受到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应该分享的利益却是不争的事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不但可以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还可以改变蒜农在大蒜交易中的弱势地位,掌握大蒜价格议价主动权,让蒜农更多的分享产业利润。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3-12-3 2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信息哟,研究一下大蒜的小肥料,策划一个针对 大蒜的配方
“蕾丰”不是人  “蕾丰”是棉农心中的神!
一喷苗齐壮    二喷蕾铃多    三喷桃不落


中国农资联盟
www.nongzi100.com 做一个有思想的农业人  点我把你微博放在此处  点我查看微信平台教程  点我免费发手机短信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