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资创立体经营新模式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502 | 回复数:0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3-11-28 14: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农村财富 于 2013-11-28 14:56 编辑

《新农村财富》记者 刘红
     8月中旬,艳阳依旧,在绵阳三台的石场镇,微风拂过金灿灿的稻田,仿佛在迎接丰收的喜悦。64岁的老农资人欧阳廷朴望着这金色的稻浪开心得合不拢嘴。
这片丰收的大地和这位从业近四十年的农资经销商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看到这丰收的场景他的欣喜之情如此高昂?本文将带你走进这个农资人欧阳廷朴的世界,看看他在农资经营上做了哪些探索和转变。
聪明好学 结缘农资40年
    在欧阳廷朴64年的人生历程中,超过一半时间在与农资打交道。虽然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但是今天,欧阳先生的农资事业还在延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决心仍然在他心里火热的燃烧着,且越烧越旺。
他是怎样与农资结缘并且让经营农资成为他终身的事业的?一切还得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说起。当时的欧阳还是一个只有20几岁年纪的农村小伙,70年代初期,由于聪明好学乐于钻研,欧阳被安排到自家所在的生产队当农业科技推广员,开启了自己走进农资世界的第一步。1975年,已经有了一定农业科技推广经验的欧阳被乡领导看中,他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乡上的农技干部,这份工作是向乡亲们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新的农业理念,介绍新的农资产品,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对农资产品和推广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
    1977年,在做了两年农技干部之后,欧阳被分到了供销社工作,这个活一干就是二十年。而在二十年后,各地供销社改制,欧阳失去了他捧了20年的“铁饭碗”,离开供销社自己能干什么?失业的欧阳廷朴不断的思考这个问题。这些年,对农资产品的了解,对农机推广的熟悉是自己唯一的技能,失去了这份体制内的工作,自己还能做什么?在经历了多日的折磨后,一个念头迸出欧阳廷朴的脑海,是的,自己在供销社干了这么多年,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己对农资产品和农技知识的了解早就得到了广大乡亲的信任,何不利用这些优势自己开个农资门店继续干呢?公家的单位可以跨,我私人也可以继续接力啊!说干就干,人到中年却失业的欧阳没有沉沦,他要日子从新过红火起来。经过谨慎的挑选,欧阳在镇上找到了一间满意的门面,1998年,欧阳的农资店金鑫农化挂牌开业,从雇员到老板,欧阳完成了自己的转型。
转变模式   从销售农资到回收农产品
    农资生意一做就是15年,虽然常年保持着镇上销售冠军的位置,好的年头能达到一百多万元的销售额,但是欧阳还是发现,跟从前相比农资生意已经越来越难做了。
    首先,农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石场镇虽然只是三台县上的一个普通小镇,但是农资门店却多达25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各经销商想尽各种方法来促销农资产品,农民也变得也越来越“挑剔”。以化肥为例,农民在购买肥料时,往往看重有赠品的肥料,但是买到的肥料质量不一定好。在这种情况下,就给卖放心农资的经销商带来了恶性竞争。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甚至有点“混乱”的情形下,作为“老农资”的欧阳开始寻找农资销售的突破点。
    这个突破点终于在2011年被执着的欧阳找到了。2011年的一天,一个偶然看到的电视新闻改变了欧阳的命运。那是一个介绍隆平高科水稻品种,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Y两优1号的新闻,新闻中讲述该品种水稻产品尤其适合做胚芽米,胚芽米的市场价比普通大米均价要高一元每市斤,这引起了欧阳的极大兴趣。
    于是欧阳第一时间赶赴湖南隆平高科考察,并带回10公斤种子分给几乎农民试种。第一年的试种带来了极大的丰收,912公斤的亩产量,以及优良的胚芽米米质和口感让欧阳看到了市场前景的广阔,他决定第二年大量引进该品种,成立合作社,卖种给社员,并高价回购产出的稻谷来生产胚芽米,再销售胚芽米。
    2012年,欧阳组织60多家社员成立了水稻合作社,社员的170多亩水田全部用来种Y两优1号,此外还辐射了镇上1000多亩水稻田。由于品种的特殊性,种植该水稻必须用超级稻专用复合肥,所以除了种子,乡亲们要购买化肥农药也必须到欧阳的店里购买,在稻谷成熟的季节,他又以高于市场价200元每吨的价格回收稻谷。这个模式产生了多种共赢。对于老百姓,一方面种植的水稻产量高,另一方面单价高,由此带来了比从前更高的收益,老百姓都很乐意种植;对于欧阳而言,他则完成了从单纯销售农资到立体销售的转变,除了老百姓必须依靠他的种子化肥,农资销售有了进一步保证,回收的水稻制作胚芽米再卖向市场亦成了他今后的一大业务。
    作为经销商,欧阳由单纯的销售农资产品,到组建农业合作社,这是一大进步。同时欧阳以每吨高于市场价两百元的价格回购大米,再生产胚芽米卖向市场,这样就把农业的各个环节串联了起来,在欧阳看来,农业生产中只有把各个环节相互串联起来,做成一个整体的产业链,农业的附加值才会大大提高,实现1+1>2的效果。
    “你能给农民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并且负责高价回购农产品,完全解决了农民种和卖的问题,老百姓能不信任你卖的农资吗?这时候农资销售自然是水到渠成。”欧阳廷朴说。
石场镇上,一共有三万亩稻田,按欧阳的计划,明年该镇一半的土地将种上他引进的Y两优1号品种,一个庞大的产业将在这里诞生。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