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8571 | 回复数:0
免疫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现在口蹄疫防治,疫苗是主要手段。但“影响产生免疫应答的因素很多。”成建国说,据他本人的了解,政府免费苗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疫苗的运输及保存方法、注射操作方式、猪只的健康状况以及整个猪场的养殖环境、周遭猪场的疫情等等都影响着疫苗能否产生免疫应答。 譬如,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疫苗瓶口和胶盖封闭是否完好,疫苗是否过期;注射前一定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检查,确定被防疫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免疫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一猪使用一个针头,千万不要打飞针;已稀释的疫苗一定要在4小时内用完,剩余的疫苗应煮沸或倒入火中烧掉,不要在猪舍内乱扔乱放;使用疫苗最好在早晨,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另外,母源抗体的水平高低及环境的应激因素也影响着免疫应答的产生。 “在大批使用疫苗前,一定要小范围先试试。”成建国提醒养殖场户,注射后观察三两天,如果小范围试的这几头免疫反应不太大,再在猪场里大批使用。这虽然是常识,但在实践中,时常被忽视。 增加免疫密度是关键 成建国说,这么多因素影响着生猪口蹄疫免疫效果,养猪场户在免疫时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因细节失误导致损失。常规的免疫程序,口蹄疫是每半年免疫一次,但按照现在疫苗的效价算,这种保护力度是不够的。为此,成建国建议:适当增加免疫密度,以增强免疫效果。 具体来说,种公猪每年接种3~4次,每次间隔3~4个月,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间隔30天免疫2次,每次肌肉注射3毫升/头。种母猪配种前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分娩前1个月再次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仔猪可在断奶后60~70日龄注射浓缩苗2毫升/头,105~115日龄再注射3毫升/头,商品猪出栏前25~30天再免疫3毫升/头。 除此之外,在使用疫苗的同时,可适当使用免疫增稠剂,提高猪群抵抗力。在目前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猪体的主动抵抗能力降低,当外界病毒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猪场时,往往引起猪口蹄疫等疫病的暴发。猪场可通过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注射后密切观察监测抗原 除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正确的免疫方法外,疫苗注射后还需密切关注猪只的反应,监测抗原。 注射后要观察,至少30分钟后没有反应时再离开。发现反应,症状轻微的要及时注射地塞米松,按10公斤体重注射1毫克的剂量计算,每日一次,连续注射2天。可选用0.1%盐酸肾上腺素、副肾上腺素,大猪每头注射5~10毫克,小猪注射1~2毫克。在注射药物的同时要大量供应葡萄糖、速补20、电解多维饮水,饲料中添加5%的维生素C粉,提高免疫力,促进解毒和排泄。 猪免疫21天后,应对进行免疫效果监测。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试验,猪的O型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抗体效价≥25判为合格,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为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70%判定合格。经免疫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那么,万一猪场发生口蹄疫或者疑似病例怎么办呢?成建国建议,猪场应立即封锁疫场、扑杀病猪、分区域消毒外,还必须立即紧急接种口蹄疫高效浓缩灭活苗,并按“先健康群、后假定健康群,由外向里”顺序的原则,实施口蹄疫高效浓缩疫苗的紧急接种工作,接种剂量应加倍(3~5毫升),接种时应严格做到每注射1头猪更换1个针头,免疫操作人员不得进入猪栏,可利用喂料吸引猪群集中在隔栏边采食,兽医工作人员站在栏外或站在猪栏隔墙上完成注射工作。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