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三项农业成果获国家科技大会奖励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235 | 回复数:1

通过中国农资联盟认证的首席技术专家,拥有良好的植保技术以及职业口碑。 发表于: 2014-1-13 18: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10日,我省共有21项成果,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农业成果有3项,包括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农村大众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获奖者,了解成果的内容及其推广应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油酸花生,
新增纯收益82.02亿元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研究员禹山林主持完成的“高产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长期以来,我国高油酸花生品种缺乏,花生育种中面临高油酸种质资源创造困难和高油酸性状选择技术落后等难题。禹山林率领的团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育成了2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19号、花育23号和1个超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32号。到目前为止,这3个高油酸新品种累计推广达5028.90万亩,新增纯收益82.02亿元。
  他们还发明了花生体细胞杂交、胚辐射诱变种质创制新技术及组培苗嫁接保存变异材料新技术;发明了以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2)为标记的高油酸性状选择技术。这一技术发明和应用成果,得到多位院士的高度评价。
    盐碱地里种棉花,
已累计推广5643万亩
  由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合忠领衔完成的“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众所周知,在滨海地区盐碱地里种植棉花困难重重,成苗难、熟相差、肥效低、用工多。针对这些难题,董合忠率领有关科技人员历经20年潜心研究,创建了以诱导根区盐分差异分布促进棉花成苗为核心,分类施肥、熟相调控和轻简管理为关键内容的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含盐量0.7%以下的重度盐碱地棉花一播全苗。采用这项技术在盐碱地里种棉花,增产10%至30%,还能省工20%以上。
  这项新技术连续6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主推技术,推动了我国棉花产区向滨海盐碱地成功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已在津、冀、鲁、苏4省市累计推广5643万亩,4省市盐碱地棉田所占比例已由2000年的15%上升到2012年的45%、2013年的50%。通过节本增产,新增经济效益110多亿元。
    苹果贮藏保鲜技术,
带来效益170多亿元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研究员胡小松主持完成的“苹果贮藏保鲜与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苹果采后产业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苹果采后,如何贮藏保鲜、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是科研单位、企业和果农十分关心的问题。胡小松等人从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应用三个层面开展系统研究,经过30多年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与突破。一是自主开发了二氧化碳高透性保鲜膜,构建了“低温+自发气调袋+保鲜剂”的简易气调贮藏模式;二是构建了适合我国苹果浓缩汁加工的技术体系,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苹果浓缩汁的褐变、农残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大大提高了浓缩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建立了苹果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为全果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项目组开发的新技术、新标准已经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推动了我国苹果产后保鲜技术现代化、标准化进程;苹果浓缩汁加工技术应用企业生产能力已由2002年技术应用前的5家工厂8条生产线增加到2012年的26家工厂37条生产线,全国苹果浓缩汁出口量从7.4万吨增至近59万吨,国际市场份额则由8.6%增至60%以上。该项目实施以来,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带动了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170多亿元。
黄杰兰QQ510704014
发表于: 2014-1-13 1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祝贺一下。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