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番茄茎秆下部有突起的小疙瘩,茎的髓腔中空,这是什么病,怎样防治? 答:这是细菌性髓坏死,又称细菌性枯萎病或茎溃疡病。是由于苗期茎基部和根部有伤口,细菌侵染所引起。因此,移栽时要轻拿轻放,尽量不伤害根茎部。定植以后可以喷施一次铜高尚600倍液,也可以喷施新植霉素或净果精,如田间发现有中心病株时,可用以上药剂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 2、问:番茄叶子上果上都发生芝麻斑,喷了药也不起作用,怎么办? 答:番茄芝麻斑是专指主要危害叶片,个别品种也在果上发生,初发时病斑似芝麻粒大小,是真菌病属半知菌类的长蠕孢,病斑变薄有光亮凹陷是其特点。防治药物为多菌灵600倍。与其近似的有斑枯病,病斑中间有白点是其特点可上叶果茎,适用药物为钾霜灵锰锌600倍或丙森锌(安泰生)600倍。属于真菌匐柄霉的黄叶斑病,也与芝麻斑很近似,其特点是病斑外围黄晕明显,小斑也易相连接在一起,适用的杀菌剂为?唑菌酮霜脲(抑快净)1500倍或?唑菌酮锰锌(易保)1200倍。此外属细菌性的番茄斑点病和疮痂病也都在叶子上为害生成小黑点,,但这些细菌病就需要使用铜制剂或链霉素进行防治。所以发现叶子上和果实上生黑褐色小斑点,不能都叫芝麻斑,应区别对待,选用不同农药,才有好的防治效果。 3、问:番茄苗期瘁倒病很重,用什么药物防治效果好?敌克松可以吗? 答:番茄瘁倒病属真菌中的卵菌引起,有效药物比较多,如金雷(精甲霜锰锌)600倍,瑞凡(双炔酰菌胺)1500倍,安克800倍,杀毒矾600倍,科佳1000倍等,苗期蘸盘或灌根效果好,因为瘁倒病是土传病害,喷淋作用差并且易伤苗。敌克松建议用于土壤处理,防治瘁倒病效果不理想。 4、问:最近番茄上了一种怪病,茎上发生近椭圆形病斑,黑色略凹陷,吊绳与茎蔓接触的地方有黑色腐烂病斑,叶柄上黑色凹陷斑较多。这是什么病害?怎样防治? 答:这是番茄茎枯病,属真菌半知菌类病害,与早疫病和晚疫病有明显区别。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一是阿米妙收1500倍液。二是世高1000倍液混加达克宁600倍液混加铜高尚750倍液喷雾。如病害较重时,可用以上方法连续喷施2-3次。 5、问:番茄茎的中心烂了,外边还很好,是什么病? 答:如果青绿果实上有的出现白点(红果上则偏黄)1-3毫米大,中间有一针尖大的黑点,同一棚中有您说的茎部症状,这是番茄溃疡病;如果果实上无上述病点,只有茎中腐烂的症状则是番茄的髓坏死病。两种病都属细菌病,可以早期喷用铜制剂及链霉素。如可用琥胶肥酸铜(DT)500倍混链霉素4000倍上喷茎叶,下喷根部,也可由发病的茎中注入3000倍的链霉素治疗防传播。已发病的地块需注意综合土壤消毒,可以高温闷棚,也可以溴甲烷熏蒸,或土壤中施入低浓度的硫酸铜1000倍液。 6、问:在防治番茄晚疫和霜霉病时,添加铜制剂为什么效果好? 答:当晚疫病和霜霉病较重发生时,单剂的防治效果都是有限的,应适当加大复配力度和用药量,可能用金雷或杀毒矾添加科佳或百泰或瑞凡或安克,在此基础上,如混加铜高尚或可杀得等铜制剂,效果会更好。因为铜制剂不光是单纯防治细菌性病害,对番茄早、晚疫和黄瓜霜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适当混加铜制剂是增效的,这在很多地区已成为重症防治的有效手段。 7、问:和瑞(嘧菌环胺)在番茄苗期使用安全性如何?为什么不能在瓜类作物上使用? 答:和瑞的有效成分为嘧菌环胺,与嘧霉胶类药物性质基本相似,该类产品在茄果类蔬菜上用于防治灰霉病,安全性很高。建议在番茄四片真叶以后使用。某些瓜类作物对嘧菌环胺有过敏问题,很多菜农在深冬季节用于防治瓜类灰霉病,药害基本没有发生过。 8、问:番茄幼果上有小斑点,同时霜霉病和晚疫病也发生,用什么药防治最合适? 答:番茄上的小斑点不是溃疡病就是疮痂病,均属于细菌性病害。霜霉病和晚疫病属卵菌纲真菌病害,以上病害兼治可用铜高尚(碱式硫酸铜)600倍,连续喷施2-3次。如果霜霉病和疫病较严重时,可用铜高尚混加金雷或瑞凡防治。 9、问:番茄点花什么时间最合适。当温度达到39℃时,在晚上点花效果好,这个说法对不对? 答:番茄点花药都是由激素组成的,主要是有2.4-D和防落素以及赤霉素。当温度过高时,点花药的药效明显增强,经常导致药害的产生,例如;生长点叶片卷缩不长以及果实不膨大,严重时幼果从脐部开裂,所以点花药要随着温度的变化浓度要经常变化,原则是;温度越高,点花药浓度越低。从这个观点上讲,晚上点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番茄的开花一般是从上午9-12点为主,建议点花的最佳时间在9-12点,不提倡晚上点花。 10、问:番茄提早成熟和早熟品种一样吗? 答:提早成熟是指比预定的成熟期提前,和品种是两回事。早熟品种是对应中、晚熟品种而言的。是品种的特性决定了果实能较早成熟。一般来讲早熟品种生长较矮,适于密植,早采收。单株苗果穗少,果实生育成熟天数少,可早占市场。喷用含乙烯利的药物可以促进提早成熟,但必须注意浓度不适太高,浓度高时提早成熟时也会引发植株早衰,叶老化等问题。 11、问:番茄点到五穗果了,五穗果以下叶片很绿,五穗果以上的叶片发黄,心里很着急,应怎样解决? 答:此类现象多数与气温陡然下降有关,在地温下降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根系的吸收功能减弱,因养分供应受阻而发生落叶,可多次喷施志信、高盛,绿芬威系列叶面肥解决,同时应混配云大120或爱多收为宜。 12、问:番茄顶部叶片变厚,皱缩弯曲,不长头,有的叶片发芽,小叶,不开展。这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答:这是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缺素症造成的。顶部叶片皱缩弯曲不长,这是缺硼;上部叶片小,发芽,这是缺锌形成小叶病。特别是早春遇到阴天,光照不足,温度偏低,营养不良,缺素症严重。 防治方法:注意调控好棚温,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15℃左右,有利于养分的制造和转化。再是叶面喷施含有氨基酸的硼、锌、镁的叶面肥,5天喷一次,连喷2-3次。追肥时少施化肥(N、P、K),增施有机肥。 13、问:番茄定植后,长得慢,叶发黑,不拔节,是啥原因? 答: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可能。一是地干肥多。二是喷用或土中有植物抑制剂残留,如多效唑,烯唑醇等。三是地温低,干旱同时发生。就针对实际情况作处理,对第一种情况可洪水一次,稀释肥料,并适当提高棚温;对第二种情况则应注意通过提高棚温而提高地温。也需注意避免水温低时浇水量太大,应进行隔行浇水,浇水后适当提高温度,使地温尽快恢复。 14、问:番茄上色慢怎么解决? 答:如果棚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上色速度。棚室白天常超过30℃,晚上常低于10℃,会引发上色慢的问题,因番茄的红色的成分是茄红素,其生成的最适温度为20-24℃,高温时茄红素会分解,低温时则生成量不足,所以请注意温度的调节。再是中后期番茄果实着色期一要适当提高温度促其成熟,成熟好则着色快,色泽好;二要把钾肥的用量提高到氮肥的两倍左右,并注意补充硼肥,因氮高钾低又缺硼时着色慢,且易产生绿背果;再是要改善光照,要适当去除下部挡光的叶片,并注意棚膜上有灰尘时用水冲洗等方法保持干净,透光好。 15、问:番茄定植半月多了,但有不少叶子干尖是怎么回事? 答:干旱、肥多、放风过急会引起干尖问题,从这三方面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 16、问:番茄第一二穗果常表现大而不正是什么原因? 答:是幼苗期肥水过量所致。花芽畸形而生成的畸形果,理应早疏除。以后育苗要力避肥水过量,以确保花的分化正常,也要注意补充硼肥和及时浇水,适当提高夜温,才能减少这种多心室的果实。 17、问:番茄青皮也叫筋腐病,报上说土壤黏重、水多、低温、连作、光照不足、肥多、铁硼不足都是诱发原因,哪些是主要的? 答:氮肥高、钾肥少是主要因素。坐果后的番茄追肥应把钾提高到氮的1.5—2倍才行。一则防筋腐病,二则能优质高产。其它发病因素也需注意,配合追钾肥预防。 18、问:大棚番茄有些顶上开裂是什么原因? 答:顶上开裂多和发生畸形果有关,氮磷肥高,花芽分化期间白天温度高于35摄氏度,夜间温度低或缺钙严重,旱涝不均就会发生较多,“多蕊”的畸形果使顶上开裂的机会大增,应避免产生大量这类畸形果的不利因素,才能减少顶开裂的果实。 19、问:番茄顶部茎变细有些已经停止生长,怎么办? 答:顶部停止生长是硼元素缺乏造成的。需亩用硼砂1公斤,或叶面喷用硼砂600倍3次,并混加芸苔素内酯1-2次,严重的可混一次赤霉素提头,以求恢复生长。 20、问:番茄刚开始结果,前两天浇过水后,也没追肥,近日突然顶叶变黄、皱缩不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管理? 答:这是低温障碍,地温下降,根系吸收养分缓慢,特别是浇水后,地温再度降低,根部细胞原生质不流动,水分、养分吸收传导不上去,从而造成缺素症,致使顶叶不长,叶片变黄。请注意:一是提高棚温,白天保持在25—30℃,中午稍放风,适时闭棚保温,夜温在15℃左右;二是延迟浇水,要求地上面干燥,下部湿润,不要浇大水,尽量浇小水,如果地过湿,可以揭开地膜进行划锄散湿,适当提高地温。 21、问:番茄果实成熟了,但色偏黄,不鲜红是为什么? 答:是因冬季棚温偏低所致。番茄果实在高于35℃低于15℃时,其中的茄红素不易生成或容易分解,所以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并提高钾肥的用量,才能有好效果。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