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315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4-3-5 10: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玉米大、小斑病

  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褐色。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2)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另外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深翻。在病害发生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使发病程度减轻一半。适期早播,使整个玉米生育期提前,可缩短后期处于高湿多雨阶段的生育日数,有避病作用。玉米是一种喜肥作物,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穗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800倍液喷施。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二、穗粒腐病

  症状识别: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常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另外,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子粒上表现,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收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并实行2-3年轮作。(3)注意选种及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1小时有杀菌作用。(4)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另外应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

  三、玉米螟

  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1)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化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2)心叶期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用50%甲胺磷乳剂0.5千克拌40千克细沙(或煤渣);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千克对5倍细沙,制成毒沙,撒在玉米心叶。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剂稀释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对玉米蓟马的兼治效果可高达96.8%。(3)穗期防治:用50%的敌敌畏乳剂0.5千克,加水500-600升,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1升药液一般可灌雌穗360个。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