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569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4-3-6 19: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药又名薯芋、山药蛋、山薯等,是多年生草本蔓性植物,以地下块茎供食用。山药的营养价值很高,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功能,对老年人的一些疾病有治疗效果。山药是一种医用价值很高的滋补强壮剂。
  (一)常规栽培技术
  山药忌连作,连作易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和病害加重,一般以三年轮作一次为宜。山药产地通常采用每年隔行挖沟,可连种三年而不重沟,以此解决连作问题。
  1.整地施肥。山药地要选择土质疏松、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通透性、保水性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地应冬耕,使土壤疏松。山药入土很深,栽植前应开挖深沟,沟距1米。沟宽20——30厘米,沟深1米以上。每公顷施有机肥75000千克以上,施在浅土层中,以供浅根性的山药水平根吸收利用。栽植沟宜冬挖春填,一面填土,一面混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整平后做成平畦。
  2.繁殖方法。山药可采用种块茎切块繁殖和气生块茎繁殖。
  (1)块茎切块繁殖
  在收获时,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生长健壮、无病、隐芽完好的植株,从块茎与茎部连接处切下20——30厘米长的一段,晾干伤口,入窖贮藏,也可在春季播种前切下。长柱种块茎顶端有一潜伏芽,常用带潜伏芽的一段做种,称山药栽子,或芽嘴子。块茎其余部分也可切段做种,称山药段子。山药段子出芽较晚,应催芽先播。扁块种、圆筒种只有茎端能发芽,切块时应在茎端纵切。
  此法播种,出苗早,发育快,植株生长势旺盛,但繁殖系数低,连续几年后,顶芽衰老,生活力衰退,产量降低。因此,应及时用气生块茎繁殖换种。
  病虫害防治
  ①炭疽病 山药炭疽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心散布小黑点,后期部分病斑穿孔。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6~8月发病严重,植株常枯黄、落叶。防治方法:冬季收获时,清除病株残叶,平时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前可喷1∶1∶10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②褐斑病 山药褐斑病又叫“枯叶病”,是山药的重要病害。发病初期在下部叶片上产生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期病斑周缘变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有时破裂穿孔。病斑数量多时可使整片叶变褐枯死。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附于被害部越冬,次年开春后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为害严重,在潮湿、多雨情况下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后立即剪除病叶,再喷65%代森锌,每隔7天1次,连喷2~3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③蛴螬 在山药块根生长期中,常咬块根,被害后块根生长不大,加工刮皮后变成黄褐色。煮不烂,味变苦,干燥后坚硬,品质变劣。防治方法:整地时每亩可用茶籽饼30千克撒施,生长期中如有蛴螬为害,可用90%精制敌百虫1000倍液浇注毒杀。④红蜘蛛 成螨常群集于叶背吮吸汁液,使叶片由绿变黄,最后脱落,造成植株早期萎缩。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中科美铃1500~2000倍液喷杀,5天后再喷35%杀螨特1200倍液1次,即可杀卵又可杀成螨。


发表于: 2014-3-7 12: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