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北秋季菌源区小麦条锈病病情具备中等以上流行菌源量,由于西南地区、汉水流域等冬繁区大部冬季气温起伏较大、温湿度配合条件适宜度较低,条锈病冬繁病情仍为较轻年份。截至2014年2月27日,全国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发生面积为70.8万亩,发病范围涉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甘肃、陕西、湖北7省(市)的38个市(地区)146个县(区、市);总体病情与近年同期相比,重于2013年和2011年,轻于2012年,接近2010年,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10—2014年小麦条锈病冬繁情况
省份 | 2014年2月27日 | 2013年2月27日 | 2012年3月1日 | 2011年2月25日 | 2010月2月24日 | 面积 (万亩) | 县数 (个) | 面积 (万亩) | 县数 (个) | 面积 (万亩) | 县数 (个) | 面积 (万亩) | 县数 (个) | 面积 (万亩) | 县数 (个) | 四川 | 44.3 | 69 | 10.8 | 21 | 85.6 | 69 | 30.3 | 49 | 26.7 | 53 | 云南 | 19.8 | 60 | 15.8 | 53 | 25.8 | 60 | 28.5 | 55 | 22.8 | 39 | 贵州 | 2 | 3 | 0.1 | 2 | 0.2 | 1 | 2 | 2 | 16.8 | 7 | 重庆 | 0.04 | 6 | 零星 | 3 | 零星 | 4 | —— | —— | —— | —— | 甘肃 | 1.3 | 2 | 1.1 | 2 | 1.0 | 1 | —— | —— | 2 | 2 | 陕西 | 0.3 | 2 | 0.3 | 1 | 5.4 | 7 | 0.5 | 3 | 3.7 | 8 | 湖北 | 3.0 | 4 | 3.6 | 3 | 零星 | 4 | 0.01 | 1 | 0.1 | 1 | 合计 | 70.8 | 146 | 31.7 | 95 | 118 | 146 | 61.3 | 110 | 72.1 | 110 |
四川省最早于2013年11月11日在绵阳市梓潼县见病,全省始见期比2012年提前9天,是2010年以来见病最早的年份。此后,绵阳、德阳、南充、广元、遂宁等盆地西北部,成都、资阳、内江等平原地区,攀枝花、凉山等攀西地区在11-12月份陆续显症;甘孜等西北部地区,达州、巴中等盆地东北部地区,眉山、乐山、自贡、泸州、雅安、宜宾等盆地中部和南部地区在2014年1-2月份陆续显症。目前全省共有19个市(州)的69个县(区、市)发病,发病面积为44.3万亩;其中,绵阳、德阳、南充等地的嘉陵江、涪江流域已进入扩散流行阶段,巴中、达州、广元等盆地北部地区部分县(区)处于点片发生状态,其余大部见病地区仍为零星发生。
云南省最早于2013年12月12日在保山、楚雄、大理、昆明、临沧、玉溪等市(州)的8县(区)见病,全省始见期比2011和2012年晚10天,其余各地冬季陆续见病。目前,全省共有保山、楚雄、大理、昆明、临沧、玉溪、普洱、丽江、曲靖、昭通、德宏、文山、红河等13个市(州)的60个县(区、市)发病,发病面积为19.8万亩;其中,保山、楚雄、昆明、临沧、普洱、曲靖等西部和中部地区呈点片发生状态,其他地区零星发生。
陕西省在汉中2个县、湖北省在襄阳4个区(市)见病,两省始见期分别为2013年12月18日、12月19日,比2012年分别晚28天、22天。目前,两省发生面积分别为0.3万亩、3.0万亩,均为零星发生。
贵州、重庆始见期分别为2013年12月30日、2014年1月20日,接近常年;分别在六盘水、毕节3个县,重庆6个县(区)零星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2万亩、0.04万亩。
甘肃省仅在陇南市2个县川坝区查见条锈病零星病叶,发生面积1.3万亩。
河南省目前尚未见病。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3月份,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和南部,云南、贵州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降水偏少0-2成;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贵州北部、重庆、湖北、河南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1度,降水偏多0-2成。早春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尤其有利于在汉水流域扩散蔓延,并直接威胁到我国东部主产麦区,预计3月底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可达300万亩。
鉴于小麦条锈病早春明显呈上升流行态势,各地区应高度重视,加强病情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发生动态。西南地区、汉水流域、陕甘南部等条锈病冬繁区,要继续开展定点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工作,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并积极进行有效的早期控制;湖北江汉平原、河南南部等关键桥梁区要密切关注条锈病传播动态,及早开展带药侦察,争取最大程度控制条锈病的发生范围和程度,减轻病害向东部和北部主产麦区的蔓延程度,保障小麦生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