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6007 | 回复数:3
曾凡高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的种粮大户,这几年,他通过流转农民手里的闲散土地,已经拥有两千多亩的种植规模。眼下正是春耕备播的大忙季节,可老曾发现他去年年底刚买的六米长的旋耕机,根本派不上用场。老曾介绍说由于自己是从农民一家一户流转来的,这些田块都非常零碎,他都戏称“月牙田”、“香蕉田”,意思是说像月牙和香蕉一样又小又不规则,6米长的机器,这样的小田,还没有开足马力,前面就已经到头了。大型机械转不开,老曾只能把小一些的农机开进来。但零散地块间的沟沟坎坎非常多,农机运行起来很吃力。即便是进到农田里,耕作起来也很不方便,用农机手的话说,就是“人很累、机器很费”,一天下来,人十分疲惫,而且效率低、成本高。 而在安徽的部分地区也发现,有些种粮大户甚至要雇佣农民,把牛赶到机械难以进入的田块里耕作。这种原始的农耕方式,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地块小、落差大、不规则,这些问题带给规模种植户的烦恼,还不仅仅在机械的运用上。有的紧挨着的两块地落差有将近一米,一边的垄必须修得很结实,否则的话就会漏水,导致上面地里的水漏干了,下面的地全淹了。 土地在一家一户农民手里时,像田间道路、排灌沟渠这些公共设施,不少些已经多年疏于管理,欠账比较多。况且,在流转到大户手里之前,有些已经荒废不耕种了。现在,种粮大户要向规模种植要产量、要效益,基础施设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在安徽省淮南市,有着一千多亩流转规模的大户平兆孔告诉记者,田里的土渠年久失修,漏水、渗水严重。老平算过一笔账,把自己也吓了一跳。要把这个渠灌满需48小时,渠不灌满它这个水不会往地里流。两天两夜的损失,光电费每天是2200元。 作为种粮大户,其实是在搞土地经营,既然是经营,就要有投入,大户们也明白这一点。今年春节一过,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的种粮大户辜涛就在自己的零散地块上“动起了手术”。在原来的烂岗子加点儿小地给它增加面积,把一边的坡地准备改成水田,然后从旁边的塘里取库存水,通过水渠进行浇灌,整个工程下来估计得花费十来万。然而,相对于两千多亩的种植规模,平整出来的这几十亩农田也就是一个零头。要想把更多地块化零为整、设施配套,最缺的就是资金,辜涛估计最少得五六百万元以上。 说起资金困难,这几乎是让所有种粮大户感到头疼的另一个烦恼,尤其在春天播种季。因为春天机械要保养、肥料得买、种子得要、农药得备。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的涂明玉是当地最大的种粮户,近三千亩的流转规模,这几年让她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也深深体会到了资金周转不开的苦恼。涂明玉说自己积蓄的五百多万元钱全部用完了,去年做粮食流通生意赚了八九十万元钱,现在全部都投入进去,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涂明玉担心支撑不了了。 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涂明玉已经平整了几百亩农田,这也让她把手里的资金全都投了进去。但是,要想有更大土地收益,她下一步必须扩大平整规模。虽说几年来她多次跑银行贷款,一次也没有成功,但眼下在春耕资金的压力下,她想再去碰碰运气。由于经常跑银行要贷款,这里的人都认识她了,她打算直接到办公室看看。然而,转了一圈,并没有见到人。这种莫名其妙的闭门羹,涂明玉已经吃过多次。接下来,她又跑了两家银行,不知人家是不是故意躲着,反正她没有见到管贷款的人。最后,在这家银行,涂明玉总算见到了贷款部负责人。但对方表示,贷款需要一定条件。 土地的产权属于承包户个人,所以涂明玉拿不出产权证。而负责人说,事实上用房产抵押也不行。另外,农机属于动产,也不能做抵押物。因此,几乎所有种粮户都遭遇过贷款难。其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可以作为抵押担保来贷款,但基层的执行方案还在讨论之中。土地田块需要整理,整理则急需资金,贷款难又成为制约瓶颈,对此,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想办法。这天,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区政府和农业部门来到曾凡高流转的农田里现场办公,副区长黄家新为大家介绍政府的下一步考虑,整合中央的涉农项目资金,当地将优先解决种粮大户的生产难题。另外,通过协调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吸引在外务工成功人士的资金支持,来帮助大户缓解土地整理的资金压力。但是,要从更本上解决问题,种粮大户们呼吁,中央还应该从政策层面出台相关细则。 本文来自央视三农频道记者采访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